2. 范圍層
這里從產品提供的功能(服務)層面來分析,可以按以下2個維度區分,并描述他們帶來的價值:
基礎功能(必備的功能、解決問題的功能、代表產品屬性的功能)
特色功能(核心且重要的、打破同質化尋找差異化的、提升用戶滿意度的)
3. 結構層
可以通過功能架構圖、業務流程圖、頁面流程圖去了解產品結構,并且能清晰地看到用戶完成一個任務的路徑,中間會發生什么,有多少步驟,然后把你的看法記錄下來。
對于競品我們可以邊操作邊記錄,我建議一定要自己畫一遍,流程圖能幫助你梳理產品邏輯,畫完之后可以分析其中的優缺點,對比之下你會一目了然。
推薦工具:XMind、Axure
4. 框架層
主要是對產品的重要界面進行分析,并總結出優劣勢和整改意見,因為這些是整個產品的靈魂,例如:一級導航頁、主要業務流程頁、重要功能頁、特色功能頁以及用戶最喜歡的頁面。
5. 表現層
表現層就是一個產品注入靈魂之后的肉體,即呈現層、UI設計。人的審美會根據時間發生變化,所以這里是檢驗你平時有沒有經常把玩優秀APP、有沒有關注設計趨勢。有設計基礎的當然可以盡情發揮,不是科班出身的可以對應以下幾個維度做參考。
視覺舒適度
每個人都有評價設計的資格,當你在使用一款產品的時候是否被包裝所吸引,一眼看上去辣不辣眼睛,這是產品最基本的臉面問題。
顏色、布局、版式、微交互、精致度等,如果這些讓你的情緒產生正面增長,那么恭喜你,你已經被產品的「本能層次設計」所吸引;
如果情緒波動不大,說明還看得過去;
如果從視覺上讓你感覺不舒適、皺眉頭等負面情緒產生,那只能說明還有優化的空間。
視覺和交互的一致性
比如:頁面切換方式、反饋機制、加載刷新、空狀態、功能性按鈕的狀態、圖標風格、元素細節、設備適配、視覺語言等是否將一致性覆蓋到整個產品。
品牌感
品牌設計是最容易在視覺上打破產品同質化現象的方式,很多優秀的產品早已深入人心,比如:企鵝-QQ、熊掌-百度、豬臉-飛豬……
將這些形象元素融入到 APP 里面,創造屬于自己的視覺效果,這是除功能以外尋找差異化的最佳方法。我舉一個「飛豬」的例子:
「飛豬」將一個 Logo 特征融入到搜索框、toast、圖標、標簽等地方,從而提升視覺的一致性和品牌感,這是一種思維灌輸式的洗腦,將品牌映入人心。
功能可見性
圍繞「視覺服從于功能」的原則。UI設計要把握好功能的視覺權重,比如:功能優先級、入口層級、按鈕層級,哪些可操作等,這些都需要通過設計讓用戶感知到。
假設一個可點擊的地方,但用戶看不出來、沒感知到,這就是功能可見性極弱,影響使用體驗。
同時還要考慮到用戶群體,如果是一款老年人、色盲者使用的產品,你的功能可見性又是怎樣的呢?
總之,我們做一個設計或者評價設計之前,腦袋里都要過一遍用戶使用場景。
競品分析
基于戰略層面收集到的數據,我們需要和競品做宏觀對比、具體對比,看看別家產品是怎么做的,為什么受用戶喜歡:
1. 宏觀對比
2. 具體對比
功能差異化對比
視覺和交互對比
這里可以運用文章開頭提到的「APP賞析」,站在UI設計和交互體驗的角度做對比分析,羅列出雙方的優劣勢,并提出自己的建議。
假如我是產品經理
相信你做到這一步的時候,已經對產品了解的比較透徹了,在解剖過程中你肯定有很多疑問和自己的想法,沒關系,大膽把他寫出來,這能夠檢驗你的分析成果。
假如你是產品經理或設計負責人,你會如何優化、把控產品呢?就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始你的表演吧:
功能問題
交互體驗
視覺風格
產品未來發展的設想
總結
千萬別急著動手,先收集相關資料和數據,認真分析并做記錄;
了解產品定位、用戶群體和市場現狀,知道產品為哪些人解決問題、設計機會在哪里;
找到用戶訴求,參考競品,結合產品現狀給出合理建議;
與競品做對比,找到優缺點,設想改進方案。
拋問題
Q:做產品體驗報告有什么注意事項?
A1:雖然是大膽設想,但切勿亂下結論,很可能你沒經過思考的結論會把別人帶進溝里,任何結論都需要在經過深度分析之后再匯報。
A2:切勿閉門造車,打開思維、與業內人員共同探討,尤其是你們的UE/UI/SM/PM等產品核心人員,盡量避免過多的主觀現象,否則容易迷失自我。
Q:雖然知道書寫流程,但還是不知道如何下手?
A1:因為你前期準備還不夠充分、對產品的理解不夠透徹、業務邏輯了解不深,需要多和產品團隊溝通,經常性體驗產品。(帶著問題體驗)
Q:相關模板可以給我做參考嗎?
A:當然可以!關注「UXD筆記」微信公眾號,回復「體驗報告」即可獲得下載鏈接,我們還會定期推送優質的產品設計文章和資源。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UXD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