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時間我們下載了許多優秀的 APP,定了偉大的目標——每天賞析一款優秀產品,學習前沿的交互和視覺風格,努力提高自己的審美和眼界,確保在工作中能迅速找到參考。
相信大家都有過類似的做法,自覺更新自己審美和眼界,是值得表揚的。但是,時間一長你會發現索然無味、沒有突破,基本每個設計點都有共同的理論支撐,而且每次賞析只能停留在基本的交互體驗和視覺風格上。
沒有強大的數據支撐,不知道為什么這么做?只知道設計理論卻不知產品現狀?只能看到「點」卻不知「面」的精彩?競品的優劣勢有哪些,我們應該如何改善?都不知道?那是因為你沒有做深度分析。下面開始梳理我最近學習《產品體驗報告》的一些心得。
什么是產品體驗報告?
產品體驗報告,是體驗者在深入了解某個產品的商業模式、目標用戶、使用場景、市場現狀、產品功能、交互體驗以及視覺風格,同時還包含了競品主要功能的對標,是先有深度再到廣度的分析報告,是全方位總結出來的圖文報告。
這里的「體驗者」可以是:運營、產品、交互、UI等產品相關人員,現在已經不局限于產品經理做報告了,因為行業需要多元化人才,同時也可以為你跳槽、轉崗、晉升打好基礎。
既然是一份圖文報告,就必須具備可呈現、可閱讀、可傳承的相關條件,類似于我們的工作總結、項目復盤等,產品體驗報告也有特定的輸出框架和規范。
寫這個有什么用?
一般利用產品體驗報告來指導產品改進;
用于加深對目標產品和目標崗位的了解,深度體驗相關產品是必備流程;
也可以用于新入職或應聘時,為了摸清自身產品以及競品而進行的研究分析,面試時也能證明你對該產品做了充分準備;
當然也可以用來了解一些新生產品、感興趣的產品,拓展產品思維、設計思維。
產品體驗是一個常規的手段,也是一個必要的流程,只有隨時隨地做到對行業、市場、用戶的了解,才能在關鍵時刻提出合適的解決方案。
前期準備
1. 熟悉產品&體驗產品
熟悉 APP 是做報告的基礎,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看法,去體驗它,感受它的優劣勢。正如前面所說,這個優劣勢不光是停留在視覺、交互方面,還可以包括核心功能、特色功能等,甚至是戰略層面的。每個人都是用戶,所以不要怕判斷錯誤,大膽去感受、去思考、去提意見,然后把你的想法記錄下來,零零散散的筆記沒事,后面再統一整理,第一感受是最真實的。
在記錄想法時候,最好把你的理由羅列出來:哪里好、哪里還可以優化、我應該怎么做?這個記錄好了,后面寫報告的時候會很輕松。當然也不要閉門造車,盡量和身邊的產品人員共同探討,發掘他們對產品的看法,或許能收集到你遺漏的點。
如果是你參與設計的產品,那直接把你之前的設計思考和建議復盤即可。
2. 收集&整理資料
資料收集是一個比較繁瑣的過程,需要多渠道去發掘信息,并把他們串聯起來再分類,相信收集過后會對整個產品的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用戶體驗五要素)有大致的了解,后面會根據這5個層面做產品解剖。
收集具體層面
需要了解 APP 的市場反饋:各端下載量、使用評論,以及這個 APP 有哪些競品,這些競品的相關數據又是怎樣的。
如何獲得數據?可以通過:手機應用市場、APP Annie、神策數據等數據網站來收集。很多自家產品還有內部研發的「數據觀象臺」,這些都能記錄留存、轉化、用戶特征、行為、點擊事件等重要數據,是產品報告中的有力證據。
收集宏觀層面
可以直接通過公司官網、產品介紹、招聘網站、用研報告、運營報告等方式收集。
3. 分析資料
分析資料可以在寫報告的時候同時進行。如果提前做好初步的資料分析,將會提高后面寫報告的效率。
分析具體層面
根據用戶的評論反饋初步判斷,提煉關鍵信息點進行分類。同時可以查看競品的用戶評價,兩者之間做對比,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優勢或差距。
競品的行為數據我們基本看不到,是人家的產品機密,我們主要是自家產品的行為數據,競品只是參考。
最后可以從功能、交互、視覺、運營的維度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并優化,把這些都記錄下來。
分析宏觀層面
根據搜集來的產品的背景、新聞、研究報告等信息進行分析,提煉其中的重要觀點,然后把這些觀點按照「用戶體驗五要素」歸類,把搜集來的觀點和自己對產品的想法進行碰撞,記錄思考過程。
4. 推薦工具
為了便于共享、傳播及圖片處理,產品體驗報告通常以 PPT 的形式記錄,因此我比較推薦的排版工具有:office PPT、Keynote、Axure、Sketch、Ps、Ai。
注意:制作一份產品體驗報告,你要面向的是企業高層、上級領導、面試官、產品團隊的同事、客戶等,所以需要結構清晰,排版精美、簡潔,這樣才會讓人有讀下去的欲望,正如文章開頭所說:可呈現、可閱讀、可傳承。特別是自己以設計師的身份拿出報告的時候,排版是否精美、信息主次區分是否明顯,也是對自身專業性的一種考量。
輸出框架
講到這里,準備工作就已經做的差不多了,現在我們開始規劃寫作思路。下面列舉的是比較全面的思路,可根據現狀自定義框架(重點是產品分析那一步,綠色部分):
體驗環境
產品背景
產品背景可以結合上面宏觀層面收集來的資料加以描述,盡量保證描述的邏輯性,要讓現狀、痛點、價值、目標一目了然。不要記流水賬,也不要復制粘貼。具體思路如下:
可按照發散到聚焦、聚焦再發散的邏輯描述:先介紹市場環境→當前環境造成什么問題→用戶存在什么痛點→產品如何解決痛點→產品能達到什么目的→產品價值和未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