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運用的就是將主體物與色塊之間相互疊壓的手法,形成了一定的前后關系,而且這里主體處色塊最大作用還是打破常規的板面形式,目的是在視覺上給人以更加新穎、更具形式感的感受,且雖然做了結構上的改變,但并沒有影響到主體信息的傳達;切記,不能一味的追求非常規而忽略了設計本質問題,一定要合理運用!
當作品板式不夠活躍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刻意改變某處的局部信息,將其放大,提升視覺變化的對比性,因為放大的元素其本身就具有很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以及裝飾性,比如大號字體、數字、圖形等等,所以局部放大的手法在頁面板式設計中也是很常用的一種表達形式,比如:
將主體的某一處細節或者某一局部放大處理,與原本偏常規布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關系,在頁面整體而言也起到了很好的打破板式關系,試想一下:當用戶前面一直在瀏覽比較常規的布局結構時,突然有1-2處這樣非常規的處理模塊,會很大程度上提升頁面對于用戶視覺的沖擊力,,給用戶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時也使得作品整體的版面結構更加富有跳躍性!
還有另外一種局部放大形式,即在放大的基礎上故意按照非常規的形式擺放,往往也能起到很好的打破版面布局的作用,只不過這種形式在使用時相對不好把握,比如:
類似案例中所展示的一樣,通過產品非常規的局部放大以及擺放形式,畫面給人的感受更加大氣,視覺沖擊力更強烈,同時板式的跳躍性也更強;只不過這種形式在運用時要注意:頁面整體中最多出現1-2次即可,用于活躍板式、提升設計感,一點出現次數過多,很容易形成雜亂的現象;之所以叫做非常規是因為有常規方式加以襯托、輔助,所以才會在視覺上形成反差!
既然是為了提升版面的活躍度,那么版面中所有的元素都可以是嘗試改變的元素,比如常用到的按鈕,再或者線條等等;使用非常規的形狀、圖形也是方式之一,比如最簡單的:
說到矩形,很多人都會想到常規形式,而也有一部分設計師會聯想到非常規形式1,少數人會想到2和3的形式,這四類并沒有設計上的好壞之分,而是當我們習慣了常規形式的色塊之后,也可以嘗試一下其他形式,也是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比如非常規形式2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