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產品在設計之初,會有一個默認的基礎設置,絕大多數的用戶并不會主動去調整它們,這使得這些默認的設置參數,會影響用戶的行為和習慣,它會讓用戶的行為更好,或者更壞。一條推送信息可能會讓用戶多花一筆錢,周圍環境的變化也同樣可能會影響在商店中用戶的采購傾向。我們每天都會受到各方面的影響,而很多影響人類行為的規律已經被總結出來了,并且會幫助我們設計出更好的產品,或者讓某些產品的設計失效。
1、饑餓營銷
當資源有限或者稀缺,并且需求量大的時候,人們愿意支付更多的資金來購買。因為我們會因為感到失去某些事物的潛在恐懼,而驅動我們主動去獲取,哪怕要付出額外成本。而且有一些調研發現,人們因恐懼而產生的消費行為大概是因愉悅而產生的消費行為的2倍。
在這個測試當中,實驗人員會記錄用戶購買罐裝的湯,通常而言用戶會一次購買2到3罐,可是當實驗人員開始限制用戶的購買數量之后,用戶購買湯的數量則增加到了5到10灌,購買數量翻了2到3倍。
供不應求的局面所產生的稀缺感會讓人想要得到更多。
此外,這里還有一個更好的案例,來自阿迪達斯的NMD系列鞋子。當阿迪達斯公司處于衰退期的時候,他們正準備發售一個名為 NMD 系列的新鞋,除了鞋本身的設計足夠酷以外,他們在發售的時候,會嚴格控制產品總量。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款鞋在全球范圍內只發售了一萬雙,如果你想擁有一雙,在當時你必須在24小時內買到,否則之后就很難獲得了。
2、環境影響行為
人類的五種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對于人的行為影響各不相同,甚至優先級也不一樣,Sensory Priming 就是值得這種影響。英國曾經有人做過一項實驗,他們想知道如果在葡萄酒商店播放來自不同國家的音樂會不會給葡萄酒的銷售帶來影響。實際上,實驗結束之后發現,當播放法國音樂的時候,法國的葡萄酒的銷量會更容易超過德國葡萄酒的銷量,反之亦然。而在后續的跟蹤調查當中發現,僅有2%的用戶在后續調研中提到音樂這件事的影響。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對于不同的感官帶來的影響層級深淺各不相同,帶來的影響,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我身上。
我在阿姆斯特丹的絲芙蘭,看到了一個新的護膚品和香水系列,整個系列的設計來源是日本文化。他們試圖讓這些產品給一個日式裝修的房間提供裝飾,強化整體的風格和多感官的體驗。音樂,香味,氣氛,光線,所有的一切都高度地協調地呈現出來。最后我把這個系列的產品都買齊了……
3、去符號化
符號可能會讓人更清晰地意識到某些概念。當然,資金充裕的時候花錢自然是爽,可是不停的花錢,并且讓你清晰地意識到資金在減少,則是一件讓人肉疼的事情。有一些研究表明,如果是玩一些持續輸錢的游戲(比如賭博)的時候,大腦中和疼痛相關的區域會不停地出現響應。
同時,還有一些實驗則反映出更有意思的狀況,如果將商品價格中的貨幣符號(比如$)或者貨幣字樣(比如美元)去掉,用戶的平均支出會增加12%,發生這樣的狀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價格被更加數字化了,用戶對于「花錢」在腦海中的的概念被弱化了。
這樣的情況在信用卡支付、虛擬貨幣和移動端支付上也類似。只要用戶沒有清晰地感知到錢正在減少,或者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并沒有在當下出現,所感受到的痛苦和壓力則不明顯。
這種現象,和后面的下一個認知規律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