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設計工作中,版式即一個畫面的骨架,也是視覺傳達的重要組成部分,版式整體的活躍程度也能起到改變畫面基調的作用,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作品看似很「簡單」,但卻不失設計感的原因。如何把原本比較中規中矩的版式結構通過設計手法將其差異化、提升設計感、增強活躍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打破墨守成規的形式,提升用戶停留時間,以及畫面的趣味性,所以本期就和大家一起總結一些常用增強版式活躍度、提升版式設計感的設計手法。
色塊疊壓法
色塊疊壓法,顧名思義就是改變色塊的擺放方式,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色塊與色塊之間的疊壓。通過色塊與色塊之間的非常規擺放形式,打破原本常規的版式結構,增強其形式感、活躍度。下面我們舉個例子:
通過上下對比,我們不難發現,下側畫面整體版式結構更跳躍,直白地說就是不死板,而且形式感更強,給人的感覺也更舒服、有趣味性;而上側畫面的整體感受并不是說不合理,只不過相對比而言,這種結構形式很常見,版式結構變化性不高,形式感和設計感也稍有欠缺,那么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頂部 LOGO 區域因采用了色塊疊壓的手法且故意將 LOGO 處的色塊放大,使其超出導航欄的固定范圍,在視覺感受本身來說就已經形成了很強烈的形式感,打破了原本色塊區域分明的布局,因此,版式的跳躍性也更加強烈。
時間說明區域將原本上下關系的色塊劃分通過疊壓的手法將其改變為前后關系,且合理將海報、時間說明,以及下半部分三個不同模塊連接為一個整體,在提升版式活躍度的同時也增強了視覺的整體性。
色塊疊壓的形式在很多優秀作品中也是很常見的,這種手法對于版式結構的重組、改變也是最直觀的一種。比如:
通過色塊之間的相互疊壓,形成了打破常規的效果,使得頁面版式的跳躍性更強。
第二類是色塊與主體的疊壓方式,通過色塊與主體物或者產品之間的相互疊壓作用,營造出非常規的設計形式,從而提升版式整體的靈活度以及設計感。舉個例子:
這里運用的就是將主體物與色塊之間相互疊壓的手法,形成了一定的前后關系,而且這里主體處色塊最大作用還是打破常規的版面形式,目的是在視覺上給人以更加新穎、更具形式感的感受,且雖然做了結構上的改變,但并沒有影響到主體信息的傳達。切記,不能一味地追求非常規而忽略了設計本質問題,一定要合理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