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可能很多設計師或開發都遇到過這種情況,產品經理提需求太隨意了,很難具有說服力。但是又會很勉強的說“那就做出來試試吧,多做幾種方案看看”。拋開自己這邊的因素不說,我們都可以發現這是需求本身因為缺乏依據PM想“霸王硬上弓”,但是自己也沒辦法否掉他的需求,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呢?
一,先端正自己的態度
1,耐心的把對方的話都聽完,并且理解
先不要發火,不要沖動,不要馬上就心里罵對方傻逼,認真聽完對方說的話。如果還不清晰和明白的時候就反問的引導對方把內容全部說清楚,再完全明白之前不要著急下任何結論。
2,分析一下這件事情的對錯
這時候往往可能有幾種結論:
1)對方說的有道理,這個事情有價值,那就開動吧;
2)對方說的有一定道理,但是可能站在的角度不同,并不一定符合我們的產品:
如果是這樣,就引導對方重新梳理一下目標,然后說明一下這里面哪些方案是最符合我們的目標,哪些相對不符合。并且指出雖然其他方案有它的優點/缺點,但是不一定是match我們目標的那個最核心的部分。
3)對方說的非常主觀,沒有什么實際價值,或者沒有什么可信的理論支撐它的論證:可以先認同他,但是指出這主要是它的主觀感覺,沒有看到什么客觀的證據支持,希望他能收集一些相關的證據或數據支持,讓他先認識到這個要求可能是無禮的。
二,迂回之道
1,打時間差
比如說明一下因為資源有限,既然這幾個方案又沒有足夠的說服力,我們就先把專業人員評估過的最佳的方案做出來,快速上線測試效果,并且承諾不行馬上按你的再改改,而不是全部都投入資源完成。
其實有的時候上線后效果好對方就懶得折騰了,或打個時間差,之后有更重要的事情也就不再關注這個地方了。
2,要求完善的文檔和領導確認
既然他要這么做,讓他把需求文檔完善一下,并且記得寫一下需求的目標和背景,并且在每個想法后面說明一下為什么要這樣做,把具體的論證依據放上去。
接著讓對方發郵件,抄送各方領導。
之后,將你客觀的意見和反饋通過郵件回復一下,并且委婉的說明一下這個需求中所存在的問題,看看領導是否會發現這個沖突。如果領導沒有介入,也可以委婉的提醒一下能否稍微看下這個需求。
這個時候會有兩個情況:
1)領導加入討論,并且在討論的過程中認同了你的觀點;
2)領導加入討論,領導同意對方的想法并且沒有被你說服,那你就乖乖做;
3,讓對方意識到時間成本
接受對方的建議,但是也客觀的把要做這么多方案需要的時間和成本拿出來,也就是說要這樣做你就得等。如果對方要求加班完成(我覺得這樣有點過分了),那就讓他找領導確認,說明這幾天投入大家的辛苦的必要性在哪里;
以上三種迂回之道的主要目的不是厚黑和走形式,而是讓對方了解到提需求是需要成本的,是需要謹慎的,而不是拍腦袋的點子就可以號令天下的。
三,想想問題的根源在哪里
假設拋開設計師這方面的因素,單純分析“為什么產品經理提的需求這么隨便無說服力”,我自己思考可能有幾方面:
1,提需求的產品經理太初級
PM也分很多層次,不是誰上來都能很好的協調工作,而這種情況就很容易出現在初級產品經理身上,他們往往會因為經驗的不成熟有一些潛在的內心觀念:
1)只要有一個idea就可以了,而不是注重需求分析的客觀性,也不太懂如何驗證需求。因為不知道什么專業的驗證方法,所以只能包裝成“小步快跑,線上試效果”;
2)沒有明白產品經理的角色定位,認為PM就是有權力可以號令天下,不想解釋也不愿意解釋,不明白為什么都命令做了還會有這么多意見。可能收到反饋的第一反應會覺得權威感丟失;
3)對職權范圍的模糊,比如產品經理沒有把主要重心放在需求的定義和分析上,不是在引領產品方向,而是非常糾結交互和視覺細節。
2,產品團隊的工作流程問題
PM往下傳達的時候讓支持部門比較頭疼,很大程度上也和產品團隊內部的管理和流程有關,比如:
1)產品經理團隊內部有沒有評審過該需求,有經驗的領導是否已經先發現一輪問題并且指點新人。現在很多產品團隊的流程是:底部PM提想法 – 讓設計師設計出圖(甚至做個dome) – 再給領導確認。這樣如果需求有問題,就已經浪費很多資源了。
2)產品經理團隊內部是否有合理的新人培訓機制?
大部分呢產品團隊招來新人,就先丟一塊不太重要的地方讓他負責,而不是讓他先學習有經驗的PM的工作方法。這樣雖然他負責的地方重要度不高,但是他還是會很“盡心盡責”的把支持部門都騷擾一遍。所以如何合理的建立一個新人培訓機制也是很大的問題。
3)產品經理提需求的流程不夠嚴謹
如果只要一句話就可以號令天下的話那就會很混亂,產品團隊需要規范自己提需求時具體要列出哪些依據,比如目標,數據,用戶反饋,競品分析,改進的路徑,驗證的標準等。但是現實中是一些成熟的產品經理可能有一套自己的心法,整個產品團隊卻沒有一套合作標準和流程,這樣讓需求提出的品質也參差不齊。
四,如何根除這個問題?
1,多和產品團隊的領導或者是BOSS討論,改進流程
因為我覺得始終批評一個底下的產品經理是沒有任何作用的,所以根本上還是要抱著改進流程,促進合作,為公司利益著想的態度,和對方領導或者拉上自己領導討論這件事情。比如說希望產品需求更詳細一些,分享一下自己的難處,說一些具體的案例等等。不要只想著吐槽和投訴,而是更多的想如何才能優化和解決;
2,保持耐心,手把手的帶起這些產品經理
我估計很多PM都是在那些支持部門戰友們的鞭笞下被慢慢磨成長的吧,和他聊應該怎么做,和他說其他產品都是怎么提需求和想法的,和他說你期望看到的是什么。沒事吃個飯聊點理想,吐吐苦衷,要友好要有耐心要有老師精神,雖然我認為這種事情挺坑爹的,但是大部分情況下也只能把他們當小皇帝供著。
五,這永遠是一個互相矛盾的事情
可能看完之后一些PM會想,這雖然也許能讓團隊的溝通問題減少了,但是也降低了執行力,束縛了PM的創造力啊。但是我覺得規范和創造力本身就是互相矛盾的集合體,互相有各自的優缺點。比如在騰訊有一套嚴謹的合作流程,在這種保證“不會犯錯”的體制內大家都能愉快的做到70分,但是很多騰訊的PM就會更羨慕創業團隊的工作方法。而創業公司雖然能夠執行更快更多的發揮創造力,但是要知道70%的創業團隊都因為整體工作方法和素質太低而死在內耗上,能活過來的鳳毛菱角。
所以關鍵的地方在于人和心法,牛人與牛人之間互相match怎么都能把事情搞起來,而沒辦法保證人的能力都很高的情況下,就需要運用管理的手段去避免錯誤的發生。既不要太嚴也不要太松,根據不同的團隊屬性和不同的人找到一個平衡才是最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