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的質量是一次調研能否成功的關鍵步驟。那么,什么樣的問卷才是一份高質量的問卷呢?小編在此為大家提供幾點參考,附上一個成型的標準化問卷,上手即用,建議收藏喲。
提及用戶體驗研究的方法,大家都會脫口而出:定性與定量。
相比較定性研究中使用的那些五花八門各顯神通的方法,定量研究似乎顯得很單一,只有問卷法可用,而問卷調查法也似乎看上去并沒有那么有技術含量,于是,許多剛剛接觸到問卷法的小伙伴未免有這樣的誤解——問卷法真的是最簡單的方法了呢~就是問出自己想問的問題就好啦!
事實上真的這樣么?
同學,你真的是圖樣圖森破啊。
用戶研究,是想要知道用戶在想什么,注重的是和用戶的交流,但是問卷法調研大部分情況下,只有在發放問卷時和用戶有溝通。在用戶填答問卷過程中,作為研究者,一般是不參與整個過程的,那么就導致一個問題:當用戶無法理解問卷在問什么或者不知道針對問題如何回答時,用戶很可能就會放棄作答。于是,問卷的質量就成為了一次問卷調研能否成功的關鍵步驟。
那么,什么樣的問卷才是一份高質量的問卷呢?小編在此為大家提供幾點參考。
NO.1 主題明確,緊扣調研的主題
每次制作調研問卷前,都需要確定目標——明確知道「我們要調研什么」、「我們要從哪幾個方面調研」,之后所設計的問題,都必須是圍繞調查目的最必要的題目,可要可不要的題目最好不要列入問題。
NO.2 問題的陳述要簡潔、清楚,避免模糊信息
例如,某商場想要了解顧客大多使用什么品牌的洗發水,那么在詢問這一問題時,應該如何設問呢?
錯誤示例:請問您使用什么牌子的洗發水呢?
正確示例:請問您最近三個月使用什么牌子的洗發水呢?
很明顯,正確示例是一個清楚的問題,而錯誤示例則是一個附帶了模糊信息的問題。另外,提醒大家,在詢問中要避免專業術語哦。
NO.3 注意問題的嚴謹性
嚴謹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設問的嚴謹性,即一個問題只包含一項內容,再者還指所涉及的答案選項能包括被訪者的所有情況。
錯誤示例一:對于XX牌洗發水的包裝與味道,您是否喜歡呢?
錯誤示例二:使用XX后,你的XX問題是否得到了改善?A:沒有 B:改善了
示例一的錯誤在于,一次詢問了被訪者兩個問題,而示例二的錯誤在于,受訪者可能沒有使用過XX,這樣就無法做出回答,所以應該再加一個「沒有使用過XX」的選項。
NO.4 最好不用反疑問句,避免使用否定句
詢問問題的方式要恰當,平白直敘的疑問句,能夠獲得受訪者更直接的答案哦。
NO.5 避免使用引導性的語句
錯誤示例:大家都覺得XX很好,你覺得呢?
這樣的問題很容易引起從眾效應,可能受訪者并不喜歡XX,但是看到題目里「大家都覺得XX好」,就會選擇和大家一致的觀點。類似的錯誤還包括權威效應。總之,一切具有暗示性和引導性的表達,都不應該出現在你的問卷里哦。
NO.6 注意問題的排序
一個問卷大多是由許多問題構成的,那么這些問題的排列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問卷項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邏輯次序,層次分明。一般而言,問卷的問題排列按照以下的標準:
熟悉問題在前,生疏問題在后;簡單易答問題在前,復雜難答問題在后;泛指問題在前,特定問題在后;感興趣的問題在前,顧慮緊張的問題在后;行為問題在前,態度問題在后;封閉式問題在前,開放式問題在后。
NO.7 注意問卷的長度
一個好的用戶研究問卷,需要控制它的長度,超過20分鐘答題時間,會讓受訪者感受到焦躁的情緒,從而放棄回答或者是隨意填寫,這樣,我們問卷的有效性便要打個大大的折扣。
小編總結了一下綜上觀點,其實就是:主題明確,提問科學,排列有序,容量適度。
總而言之,記住十六字真言,編制出一份優秀的問卷吧。
問卷調研是用戶研究中的重要方法,除了研究者自己來編制問卷之外,還可以直接使用成型的標準化問卷。由于標準化問卷是對特定問題的測量,所以,問卷標準化的前提是,這一問題有著穩定的內核,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我們將從可用性問卷這一分支,為大家介紹標準化問卷。
一:什么是標準化問卷
標準化問卷是對特定問題使用特定的格式按照特定的順序呈現的可重復使用問卷,對于用戶的回答,也有特定的計算方法和規則。簡單而言,標準化問卷是對某一特定問題的重復使用問卷。
那么,如果我編寫一份問卷來收集用戶的滿意度反饋,這份問卷每個月都用,這份問卷能稱為標準化問卷么?答案是否定的。為了保證標準化問卷能夠滿足重復使用的需求,問卷需要經過心理測量的條件審查:提供問卷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測量一致性。它衡量的指標是:對同一對象測量得到的結果是否一致。一般信度的評估包括重復測量信度和分半信度,最常見的方法是用 α 系數來測量內部一致性。信度范圍在 0 到 1 之間,對于問卷的信度,并沒有固定的要求,不同內容的問卷對信度的要求不一樣,但是,那些有著重要影響的問卷,例如 IQ 測試等,我們對其信度要求高,一般達到 0.9 以上,而一些其他的問卷,信度要求 0.7 以上就能夠接受
效度——測量有效性。它衡量著問卷是否有效的測量了所要關注的問題。一般效度評估包括效標效度和內容效度。效標效度一般用皮爾遜相關來測量,而內容效度則需要使用因子分析。
信度和效度是有明確指數的,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間接的輔助值來衡量一份標準化問卷的質量。例如靈敏度——不同條件結果比較時達到統計顯著性所需的最小樣本量。
正是因為有這些標準來規范標準化問卷,使得標準化問卷在研究中有著非常明顯的優點:
客觀性:標準化測量具有客觀性,它允許我們獨立驗證其他研究者的測量報告,也就是說,在完全同樣的條件下,使用者A和使用者B使用問卷得出的結果是一致的,他不受使用者主觀意愿的影響,結果不僅是使用者的個人判斷。
重復性:使用標準化問卷可重復別人或者自己的研究,這樣,可以驗證研究是否真正有效。更重要的是,節省研究者時間。
可量化:可以使用高效的統計學方法來更好的理解結果,并且結果之間可以進行對比,從數據的角度看到差別
由此可見,一份標準化問卷的開發需要大量的專業人員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一旦開發成型,能給使用者帶來很大的方便。
二:廣泛應用的標準化可用性問卷
用戶體驗是近些年大熱的概念,可用性的概念也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變得眾所周知,不過,關于可用性的研究,可不是最近才有的哦,上世紀 90 年代,就陸續出現了許多標準化的可用性問卷。這些問卷既有用于整體研究后的,也有用于每個任務后的。接下來,跟大家介紹一個問卷實例:SUS (軟件可用性問卷)——整體評估問卷。
之所以在眾多整體評估問卷中選擇了這個問卷來介紹,是因為這個問卷有非常多的優點,最主要的包括:1.相關介紹多 2.題少 3.免費!!!特別是免費,要知道,跟商業使用費 750 刀(對,沒寫錯……)的 QUIS (用戶交互滿意度問卷)和 500 歐的 SUMI (軟件可用性測試問卷)相比,免費的 SUS 真是,太可愛了!
SUS 問卷歷史悠久,作者 John Brooke 在 1986 年正式將其發表,問卷一共有 10 道題目,采用 5 分制,包含正面描述題 5 道(1、3、5、7、9題),和反面描述題5道(2、4、6、8、10),來詢問用戶對表述是否認同,具體題目如下:
中文版翻譯之后為:
我愿意使用這個系統
我發現這個系統過于復雜
我認為這個系統用起來很容易
我人為我需要專業人員的幫助才能使用這個系統
我發現系統里的各項產品很好地整合在一起了
我認為系統中存在大量的不一致
我能想象大部分人都能快速學會使用該系統
為認為這個系統使用起來很麻煩
使用這個系統時我覺得非常有信心
在使用這個系統之前我需要大量的學習
如果用戶沒有完成某道題目,則視為選擇中間項。
問卷看似簡單,但是,問卷的信度可不低哦,連編制者都自嘲「快速而粗糙」的 SUS 量表在較大樣本(324個樣本)情況下信度達到 0.92。所以,不用擔心這一問卷的可靠程度。
回收問卷后,要對該問卷進行計算,該問卷是 5 分制分布,但是計算方式略為復雜,它是一個滿分為 100 分的問卷。具體算法為:
計算正面描述題(奇數題)得分:轉換分=選項值 – 1
計算反面描述題(偶數題)得分:轉換分=5 – 選項分
計算總分:總分=所有轉換分之和×2.5
這樣,最終的計算結果就是一個介于 0 至 100 的數字。100 表示用戶體驗最佳,0 表示用戶體驗最差。具體值代表什么一直有爭議,直到 2009 年,Bangor 等人通過分級量表對得分進行了解釋:0-50 為”F”,60-69 為”D”,70-79 為”C”,80-89 為”B”,90 以上為”A”,每個分數有其對應的等級。一般而言,低于 60 分,說明產品的可用性非常差。
這樣,利用可用性測試問卷,我們就可以了解一個產品的可用性程度,并對不同產品間進行對比。
歡迎關注37.2度體驗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