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色彩對比
運用色彩對比可以有效地突出重點、區分信息,還可以起到裝飾畫面的作用。
大面積的背景色與少量的主體色形成了很強烈的對比效果,能夠第一時間把讀者視覺引導到文字信息和主角上。
高明度、高飽和度的黃色主體文字和低明度、高冷的黑色背景形成強烈反差,使版面充滿活力,也有效突出了文字信息。
5. 方向對比
把版面中的文字信息分別朝不同的方向排列,可以有效增加版面的動感和空間感。
6. 疏密對比
將大段的文字密集排版,可以讓文字形成塊狀、視覺上更緊湊。剩下來的大面積可以用來展示畫面主題,通過這樣的疏密變化不但可以形成好的閱讀節奏,也能更強化主題。
7. 肌理對比
肌理是指物體表面的組織紋理結構,不同的材質具有不同的觸感和視覺體現。文字或背景添加肌理,運用粗糙與細膩、質樸與華麗、厚重與輕薄等對比,可以增添畫面的豐富度和表現力。
主體「葉」書法字有著手寫的動感,本身就具有質感,置入水墨的紋理進一步強調了效果。可以很好的區分文字信息的主次關系,也增加了畫面的視覺美感和藝術表現力。
8. 動靜對比
在版式設計中常把有擴散感或具有流動性的圖形或文字的編排稱為「動」;而把水平或垂直性強、具有穩定性的圖形或文字的編排稱為「靜」。「動」使整個版面充滿活力,獲得更高的注目度,而「靜」使版面具有穩定的效果,將兩者相結合可以產生一定的空間層次感。
電影海報《影》恣意狂放的反白書法字作為背景具有強烈動感,和主角的靜形成鮮明的對比,陰陽與剛柔并濟,反映出濃濃的古典中式美學。
9. 空間對比
版式設計并不局限于一個平面上的層次,也可以讓元素有一些前后關系。文字與形象之間疊壓或前后錯落編排,使版面出現層次關系,讓版面更生動活潑。
虛實對比也可以營造出空間層次,使用虛化的背景來突出前景,不僅能突出重點信息,而且能夠較好營造氛圍感、場景感和立體感。
使用遠近對比體現空間關系,根據透視原理,近則大,遠則小,可以營造出近景、中景、遠景的畫面層次感。
案例演示一
為了讓大家加深對「對比原則」的理解,提取本期文章的主要內容作為原始資料,運用「對比原則」進行設計示范。
運用「親密性原則」進行信息的分組和距離的調整;排版時要遵循「對齊原則」;運用「對比原則」進行信息層級主次的劃分,加入文字大小、粗細對比;運用「重復原則」把同一級別的文字設置為相同的文字樣式,增加條理性,加強統一性。
為了使對比更豐富,可以加入字型和色彩對比,加強層級關系,使重點內容強調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