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放大法
當作品版式不夠活躍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刻意改變某處的局部信息,將其放大,提升視覺變化的對比性,因為放大的元素其本身就具有很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以及裝飾性,比如大號字體、數字、圖形等等,所以局部放大的手法在頁面版式設計中也是很常用的一種表達形式。比如:
將主體的某一處細節或者某一局部放大處理,與原本偏常規布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關系,對頁面整體而言也起到了很好的打破版式關系的作用。試想一下:當用戶前面一直在瀏覽比較常規的布局結構時,突然有 1-2 處這樣非常規的處理模塊,會很大程度上提升頁面對于用戶視覺的沖擊力,給用戶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時也使得作品整體的版面結構更加富有跳躍性。
還有另外一種局部放大形式,即在放大的基礎上故意按照非常規的形式擺放,往往也能起到很好的打破版面布局的作用,只不過這種形式在使用時相對不好把握。比如:
類似案例中所展示的一樣,通過產品非常規的局部放大以及擺放形式,畫面給人的感受更加大氣,視覺沖擊力更強烈,同時版式的跳躍性也更強。只不過這種形式在運用時要注意:頁面整體中最多出現 1-2 次即可,用于活躍版式、提升設計感,一旦出現次數過多,很容易形成雜亂的現象,之所以叫做非常規是因為有常規方式加以襯托、輔助,所以才會在視覺上形成反差。
使用非常規形狀
既然是為了提升版面的活躍度,那么版面中所有的元素都可以是嘗試改變的元素,比如常用到的按鈕,再或者線條等等。使用非常規的形狀、圖形也是方式之一,比如最簡單的:
說到矩形,很多人都會想到常規形式,而也有一部分設計師會聯想到非常規形式 1,少數人會想到 2 和 3 的形式,這四類并沒有設計上的好壞之分,而是當我們習慣了常規形式的色塊之后,也可以嘗試一下其他形式,也是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非常規形式 2 的運用:
相比平時看到的矩形排列方式,這一作品則給人很新穎的感覺,原本平面的作品,因為色塊形狀的改變使得整體有了很強烈的縱深感,版面的跳躍性很強烈,這樣的版式還會有人說死板、常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