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平面設計,也許很容易聯想到平面設計師。其實平面設計不僅是職業也是一個重要的設計知識體系,在我工作中發現平面設計知識是UI設計和其他設計領域中必備的能力,然而很多朋友認為“平面設計是屬于紙媒行業的事”而忽略這部分知識的重要性,為此我想簡明地將平面設計知識體系中最重要的知識點提出供大家汲取。平面設計(graphic design),也稱做視覺傳達設計,是指在二維平面內通過多種設計組合來借此傳遞信息的視覺表現設計。平面版式設計需要使用字體知識(Font)、視覺設計(Visual Design)、版面(Layout)等方面的專業技巧來達成創作計劃的目的。平面設計非常重視版式的設計,而版式并非只有紙媒才需要重視。如果想做好移動端設計、網頁設計甚至是別的領域的設計,那么一定要加強學習平面版式的基礎知識。
平面構成
在我們開始學習平面版式基礎之前,我們先來講一下簡明平面構成原理。平面構成是運用點、線、面和其他技法來構成基本元素的學習方法。它是在我們工作之前必須要學會的視覺語言。以下的內容希望如果您有時間進行練習,邊練邊攝取知識效果才能更好。
點的構成
點是組成平面構成的基礎要素。點可以是不同大小的;可以是不同疏密的;可以是不同虛實的?梢允钦R的點,也可以是隨意排列的點。在一個畫面上也可以有大小、疏密、虛實、整齊和隨意對比的,對比就會產生韻律感。僅僅依靠點來構建畫面時,我們會想方設法地讓畫面豐富,體會點的變化。
線的構成
線有哪些呢?垂直線、水平線、斜線、曲線等。垂直和水平都會有穩定的感覺,斜線會更加有沖擊力,曲線會感受更加柔和。由不同粗細、不同韻律的線條組合,作品將更加有視覺引導的效果。嘗試只用線條構建一個畫面,你會體會到不一樣的視覺感受。
面的構成
面的種類有不規則形狀和幾何形狀兩種。在《紀念碑谷》游戲中有個詞叫做“神圣幾何”,我非常的喜歡。幾何圖形真的是很神奇的存在,幾何形是可以用數學表達出來的,也是我們在初中時就開始學習的。比如三角形、圓形、矩形、正方形、橢圓等。這些幾何形在視覺上是非常令人感覺舒適的,如果你在創作時沒有靈感時,可以從幾何形中尋求靈感。不規則形狀其實也可以分解成不同的幾何形的組合。
平面構成的八種形式
平面構成的形式有重復構成形式、近似構成形式、漸變構成形式、發射構成形式、密集構成形式、對比構成形式、肌理構成形式等,如果平時您發現在工作中排版的圖形能力比較差,那么建議您了解一下構成形式加以練習。
重復構成形式
重復構成形式就是用一個基本的元素在一定的形式下重復排列,排列對方向和疏密會產生一種秩序的美感。談起重復構成,我想順便介紹一下重復構成的兩種方式:第一種:二方連續。二方連續是圖案的一種組織方法。二方連續是由一個單位紋樣向上下或左右兩個方向反復連續而形成的紋樣。第二種:四方連續,是由幾個紋樣組成一個單位向四周重復地連續和延伸擴展而成的圖案形式。
近似構成形式
近似構成形式是使用相似的元素進行構成的一種方式。近似構成講求在統一中帶有變化。設計上采用基本形狀之間相加相減求得近似的基本形;拘晤愃频臉嫵尚问骄褪墙茦嫵尚问健?偨Y來說就是看著一樣實則要有變化。
漸變構成形式
漸變構成形式是把基本元素的大小、方向、虛實、色彩等關系進行漸次變化排列的構成形式。漸變可以是通過顏色、方向、虛實的變化也可以是通過外形的變化來完成,不一定是我們通常理解的顏色漸變。
發射構成形式
發射構成形式是以一個點或多個點為中心向周圍發射擴散等效果,就會具有較強的動感及節奏感。首先我們需要有骨骼線。骨骼線就是我們畫面走向的一個看不見的線索。其次我們可以選擇使用離心式、向心式、同心式幾種發射方法來設計。
特異構成形式
特異構成形式是在整體畫面都有規律有固定形態的狀況中進行小部分的變異以突破單調畫面的形式。特異構成的部分可以用顏色、形狀、線條等方法來做。很多運營類設計也會應用到特異構成形式。
密集構成形式
密集構成就是在畫面中使用大量重復密集的元素來給觀察者一種壓迫感和與留白的對比,密集構成很容易給觀察者造成震撼和心理壓力。
對比構成形式
我們做對比構成的時候,可以使用元素的形狀、大小、方向、位置、色彩、肌理等進行對比,以及重心、空間、有與無、虛與實的關系元素的對比。對比會產生強烈的反差和感官刺激。
肌理構成形式
視覺可理解的物體表面圖案的紋理,我們就叫做肌理,以肌理為構成的設計,就是肌理構成。我們在做肌理構成時如果用Photoshop的時候會非常的方便,可以用圖案、貼圖等方式。
排版中的元素
在平面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其實是在組織圖片、文字、按鈕、圖標等最小元素的信息架構。這些元素是畫面中的最小單位,它們本身就附著著某個信息,比如作品的標題、一個功能、去展覽的地址、一個景點的照片等。這些排版中的元素需要我們放在畫面中,不可以因為好不好看而刪去必要的信息,然后根據他們的重要性進行排列組合。
字體
字體是排版中最重要的元素,也是最直接的信息傳達方式。一般來說設計師通常需要了解的字體有中文和西文字體兩種:西文字體由來已久,由最早的羅馬字體到我們現在蘋果手機里的SFUI字體,西文字體經歷了許多的設計上的變革。西文字體可以分為:羅馬字體或襯線體(roman,serif)、無襯線體(sanserif)、手寫體(s cript)、雕刻字系(glayphic)、典籍體字系(Classical)、裝飾體字系(decorative)、展示體字系(Display)、當代字體字系(Contemporary)、符號字系(Symbol)等。中文字體由于起先版權不夠重視其實并沒有西文字體發展得順利,數量上也遠遠落后于西文字體甚至是日文字體。好在中國設計正在崛起,在一大批設計師前赴后繼的努力中,中文字體的數量正在呈指數級別增加。中文字體分為三種:第一種是黑體(筆畫上沒有裝飾的字體)。黑體也有不同的具體字體如蘋方、微軟雅黑、思源等;第二種是由書法作品演變來的字體如從宋代活字印刷而來的宋體(對了,日本因為誤解原因將宋體叫做明朝體)、楷體、仿宋體、行楷、隸體、魏體、舒體、顏體以及鋼筆書寫的字體;第三種是美術字體,比如綜藝體、美黑體、水柱體、娃娃體等。
族類(generic family)
這里我引用了前端工程師在CSS樣式表(一種用來表述網頁樣式的代碼)中的族類概念。常見的族類有五種:襯線體(serif)、非襯線體(sans-serif)、手寫體(cursive)、夢幻字體族(fantasy)、等寬字體族(monospace)。襯線體的特點就是筆畫結尾處有裝飾的處理,比如我們熟悉的Times New Roman、Georgia、宋體等。非襯線字體粗細比較均勻,比較現代并且在縮小的情況下依舊保持了可讀性。非襯線字體如Arial、Helvatica、幼圓、楷體等。手寫字體族就是由手寫而產生的字體,比如迷你簡黃草、Caflisch s cript等。夢幻字體族聽上去稍顯非主流,但是也是字體中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常見的夢幻字體族有WingDings、WingDings 2等。等寬字體族將西文的二十六個字母全部變成等寬,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排版大大地輕松了。常見的等寬字族有Courier、Prestige等。總體來說字體的族類是襯線體和非襯線體兩個大類,大家可以簡潔地記憶:襯線就是筆畫處有裝飾的字體族,非襯線就是筆畫較為相同粗細的字體族。
字族(font family)
一個族類下面是不同的字體,然而一個字體又可能有好幾個字族。字體文件中通常會包含幾個字族,如果你安裝了Helvetica,在Photoshop中你會發現字體選擇器下包含了三十多個前綴是Helvetica的字族。原因很簡單,字體設計師除了設計從A到Z的大小寫字體、從0到9的數字、標點符號后,還為我們設計了同樣字體的不同族類來協助我們在不同地使用場景下表達合適的意思。字族一般有:正常(Regular)、窄體(Narrow)、斜體(Italic)、粗體(Bold)、粗體斜體(Bold Ltalic)、黑體(Black)等等。雖然字體的字族有多有少,但是一般都具有正常、斜體、粗體、粗體斜體四種基本字族。應用場景上:粗體通常表示強調、斜體表示引用、正常是正文。很多時候我會發現很多設計師亂用斜體,其實斜體的設計并不是為了好看,而是在書中代表本段文字來自引用另一個著作的含義。
舉個使用斜體的例子:“設計的作用在于尋找功能和社會間的接點,在功能足以說明一切的前提下,裝飾成分是可以節制的,如何把握節制的度是考驗一個設計師是否成熟的標尺。” -《設計的覺醒》田中一光
字重(Font Weight)
一個字族中的任何一個字體也會有不同的筆畫粗細變化。這種粗細變化的字體稱之為字重(Font Weight),字族后面的字重選項如“Thin”、“Light”“Regular”“Book”“Bold”“Black”“Heavy”都是一個字族下的不同粗細變化。實際上,國際標準 ISO組織規定了九種字重,但是由于有些字重不常見,我們就記憶以上七種字重即可。中文字體也有相應的字重,如“極細”、“細”、“標準”、“常規”、“中等”、“粗”、“特粗”。在使用場景中,如果我們需要強調一個內容,比如標題時,一般會用粗體;如果在正文的設計中,那么就會用常規或標準等字體。英文也類似,這些字重是為了我們突出文字使用的。注意一點:在PS中我們也可以通過字體面板給文字人工加粗,這種加粗如果變成形狀時會提示“該字體使用了加粗樣式,不能變換”,所以可見這種人工加粗是有一點缺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