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光適合表現質感,肌理,大多數的景物,靜物,人像都比較適合,陰天的作品往往需要后期進一步強化影調。
散射光:日出前,日落后的散射光特征——具有一定方向性和色彩特征,更利于質感的塑造。
圖/閉眼緘默
霧天,冰雪天,沙漠地帶,還適合這類高調作品:
Hengki Koentjoro--印尼
斜射光:日出后,日落前,相對光線較強,利于空間感和層次感的刻畫。太陽角度的高低,還會形成不同色溫的影調,例如太陽偏高表現為暖色調,太陽偏低時,就會出現冷暖對比比較強的影調關系。
圖/閉眼緘默
以上光線都會有不同的光比,而光比決定影調的反差強度和調性。光比越大,影調越強,通常體現為硬調的調性,光比越小,通常表現為軟調或灰調的調性。
灰色調有其獨特的魁力。基調的性格特征不很明顯。但畫面層次豐富、細膩,過渡柔和,它往往隨著畫面的形象、動勢、色彩、光線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感情色彩。用灰色調來表現大自然的景觀是非常理想的影調。灰調善于模糊物體的輪廓,造成柔和的、恬靜的、素雅的秀美。
風光攝影絕大多數都大量的利用了此種調性。其特征為:暗部沒有大面積死黑,高光沒有大面積死白,中間調過渡豐富。
圖/閉眼緘默
2.后期獲得影調
后期如何來獲得強烈的影調呢?看下圖,我將各個重點部位的光線變化進行了標注:
這是沒有調整之前的原圖
這是通過后期局部光影調整后的成圖亮度標注
下面這張,同樣也是一張原圖,一張成圖后的各個部位的光影變化,從原圖和成圖的前后光線變化,色彩運用上,我們是否能夠感覺影調的重要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