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穿插可以分為:規則型與不規則型兩種。
1. 規則型
報紙我們都知道,它是用來承載大量信息與圖片素材的一個載體,它就是一個很好的規則型的例子。
其中最值得我們借鑒的,就是早期報紙的編排方式。將不同的文字組安排在劃分好的區域內,然后用框或是用線來區分文字組。這是屬于有規則的圖文穿插形式,講究的是秩序美。
2. 不規則型
不規則型的圖文穿插,跟規則型比起來更為靈活多變。不過難點在于,需要設計師有較強的編排功底才能駕馭。
圖字疊壓
排法二:圖字疊壓。信息量多,圖片數量少時可以使用圖字疊壓的手法。因為是叫圖字疊壓,所以圖既可以疊在字上,字也可以疊在圖上。
1. 圖疊字
首先,我們來看看圖疊字的表現形式。手法非常簡單,就是圖片疊壓在文字上方,而被疊壓的文字大多都是標題或者標題的英文翻譯。在實際操作時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我們要確保被壓住的文字能被識別出來,也就是說疊壓的幅度不能太大。
如果遇到因疊壓幅度太大,導致文字無法被識別出來時,大家可以試試在圖片的上方,再疊壓一層描邊后的文字;運用這個方法能使被壓住的文字恢復一些識別性。
2. 字疊圖
字疊圖和圖疊字一樣,就是位置轉換了一下而已。圖疊字要注意的是文字,而字疊圖要注意的就是圖片了;在運用字疊圖時,要記住文字不能擋住圖片最吸引眼球的地方。
比如人物類圖片不能遮擋面部,因為我們的視覺習慣已經決定好了,第一眼看的就是臉,除了臉以外還有眼睛,這也是不能被遮擋的。
如果圖片沒有特別吸引眼球的地方,就可以不用考慮遮不遮擋的問題。像這種常見的物體類圖片;可以隨意疊壓,因為這類圖片并沒有非常突出的地方。
還有當圖片充當底紋用的時候,也可以隨意的進行疊壓。
文字疊壓
最后一個排法:文字疊壓。文字信息量多且無配圖時,可以使用文字疊壓的手法,也就是文字與文字之間進行疊壓。為什么沒有圖片時要使用這個手法呢?因為面對空無一圖的版面時,受眾的閱讀欲望是非常低的。這時版面中就需要有一個亮點來吸引受眾的視線,而字疊字就是用來創造亮點的手段。
在使用字疊字時也分兩種形式:一、文字充當底紋;二、為了保證文字的識別性而使用的正片疊底。充當底紋大家都懂,那什么是正片疊底呢?
當兩組相互疊壓的文字,填充了對比色或是互補色時,為了使雙方的識別性都不受到影響,就會使用圖層混合模式中的「正片疊底」選項。正片疊底后文字被遮擋的部分就會浮現出來,這就是正片疊底形。
高手的平面課堂!聊聊圖文疊加的四種常用技法
@研習設K先生 :設計當中有很多的表現技法,有些表現技法應用起來比較復雜,并且耗費的工時也很長,有些表現手法則很輕松的就可以實現,比如說圖文疊加,你也可以理解成圖疊字。 這種...閱讀文章 >>案例演示
文案信息包括:標題信息、標題翻譯信息、作者譯者信息、賣點信息、以及裝飾信息等 5 大部分。下面為大家拆解一下這些信息都有哪些合理的分組邏輯。
前三個部分描述的是:書名、書名的翻譯、以及這本書的作者和譯者,它們是可以成為一個組合的。
接下來賣點信息部分,它主要描述的就是這本書的概況,也是對書名的一個補充。總的來說所有賣點信息都和標題有關系,但關系的強弱之分我已經標明出來了,從賣點 1 到賣點 4。而在這四個賣點中與標題關系最近的就是賣點 1,也就是說能和標題單獨成組的只有賣點 1,因為它最簡潔有力就像廣告語一樣。因此,如果其它三個賣點想要和標題成組的話,那也一定要帶上賣點 1,而不能脫離賣點 1 與標題單獨成組。
最后就是裝飾信息部分,它就是作為裝飾存在的屬于「有用的無用信息」,說它有用是因為它能解決一些版面中的負空間問題,比如說版面中有個地方顯的很空,需要有元素來填補一下,這時就可以用上它。而說它無用是因為這類信息在版面中的字號大多偏小,讀者基本都會忽略它們的存在。
案例一
圖文穿插規則
我將所有的文字信息分成了 9 組,這個分組數量是屬于偏多的,依據就是「存在關聯的信息可以成組也可以分離」。
這是要用到的圖片素材,一共有 6 個。
這本書籍的開本接近于 a4 大小,當信息量多時,頁邊距的寬度可以設定在:7~12mm 之間,而我這次設置的是 6mm,與參考值差了 1mm。這也是之前說過的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所謂的標準數值就是一個參考。
定好版心后,首先沿著頁邊距的中間處,也就是 3mm 的地方拉一個矩形出來,書脊處也要,這個矩形就是用來整合那 9 個組合用的。
先將第一個標題組合編排出來,位置放在右上角。為什么要放在這里呢?因為當文字豎排時我們的閱讀順序是:從上至下從右至左的。標題組合內部的組間距大小我參考了英文翻譯的字寬。
接著在標題文字組的左側,拉兩根輔助線寬度為 6mm,然后在中間處添加一根與標題組合一樣高的線條用于區分。
然后再根據標題組合的高度,將組合 2、組合 3 以及組合 4 一同編排出來,它們之間的間隔也都是 6mm,同樣用線區分。到此上半部分就編排完成了。
緊接著在上方組合的底部拉兩根輔助線,寬度依然是 6mm,然后添加一根線用于區分。之后將組合 5 編排出來整個橫跨版面,它的作用就是分割上下空間。
繼續添加一根線條用于區分,然后根據上半部分組合的結構,將下半部分的組合編排出來。編排完成后版面中還留有一塊空白區域,這塊空白區域的作用,就是為了再放置一組與標題組合做呼應的信息。
這組信息我選擇了重復標題的英文翻譯以及作者的英文名。因為是和標題組合做呼應用的,所以多少要和標題掛鉤。同時為了削弱重復內容的印象,我故意換了字體,將之前的襯線體換成了無襯線。組合呼應上之后呢,色彩也要呼應上。挑選些重要的信息填充上與素材相同的色彩就可以。
在下半部分的組合中間添加好線條用于區分,方式與之前一樣。最后將書脊編排出來第一個案例也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