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定理
很多設計師會私下跟我討論或是在種夢群里提到關于瓶頸的話題:要不要學什么軟件?要不要跳槽?要不要改行?……
其實我個人不太贊同一遇到問題就直接拋出來,在圈子里、微信群里詢問、找答案。我認為,你可以自己先冷靜地思考具體的問題,以及可以解決的方法ABCDE,然后帶著問題和解放方法與圈子里的人進行探討,這樣更有價值。
有時候,一些設計師在微信群里討論一個話題,說了一個多小時,卻最終得不到有效的解決方法,這樣其實是很不好的,不僅浪費了自己和他人的時間,有時甚至會讓自己更加迷茫。
要知道,設計師的圈子說大不大,說小也不算小,設計師想要獲得成功,不完全是因為你的作品有多么出色,或者你在某方面特別有才華、做出了什么特別貢獻,成功更大的因素在于你所在的圈子。
設計師的圈子:不同設計平臺有不同的圈子,如果你跟設計平臺關系好,他們會主動幫助你、宣傳你,讓你在平臺增加曝光。如果你可以進入一些主流或高端圈子,你會獲益更多,如果同齡人比你更優(yōu)秀,很有可能是因為他混進了一些優(yōu)質(zhì)的圈子。
如果想進入一些優(yōu)質(zhì)的圈子,切記不要做“伸手黨”(即在群里問一些低級的問題),而是要讓圈子里的人欣賞你、覺得你有價值,然后把你拉進更高層次的圈子,成為他們的一份子。
在原創(chuàng)文章《TOMMY子言心得分享——兩年從設計師到設計總監(jiān)》中,我講述了自己從編輯到設計師,從設計師到設計總監(jiān),再從設計總監(jiān)到合伙人,再到創(chuàng)業(yè)的成長經(jīng)歷。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很多的瓶頸,也逐步一一解決了。
我今天要分享的是十年設計總監(jiān)的五個“第一次”的經(jīng)歷,包括遇到的瓶頸和解決的方法,你可以當作看故事來看。
當然,我把我的經(jīng)驗說出來不是讓你“復制”+“粘貼”的,你需要對此進行思考,因為成功或不成功取決于你的思想。你思想的高度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正所謂“思想越高,成就越高”。
一、第一次當設計師
瓶頸:設計新人從何入手?
從文字編輯到設計師,從插畫師到平面設計師,我的瓶頸是跟目前大部分剛?cè)胄械脑O計師一樣的:我是不是需要學習很多很多的設計軟件?我對設計有太多不懂的地方,我該如何入手?
當時的我,不可能請求我的上司、同事給我提供太多的幫助,畢竟我是來打工的,就算我有再多的東西不懂,也沒有人有任何義務幫助我。
解決方法:克服短板,長短結(jié)合形成差異。
首先我需要先冷靜地思考問題,列出我需要做的事情。比如說,現(xiàn)在公司需要我做的是設計排版,我缺的是排版的知識。當時排版需要用到Coreldraw軟件,所以排版和Coreldraw是我當務之急需要練習的,因此我充分利用下班時間去學習。
當排版與Coreldraw軟件都練習得比較熟練的時候,我再將自己比較擅長的插畫技術運用到文字排版上,我便與同樣做排版的同事之間形成了“差異化”,插畫技術成為了我的加分項。
也就是說,你要學的東西必須是你最迫切需要用上的,能為你的工作、你的公司創(chuàng)造價值的,而不是跟著所謂的設計潮流走。
看到三維軟件很流行,你馬上下載軟件;覺得C4D里面的OC技術很熱門,你又立馬放下手上所有的事情去學……但是,基礎的知識、工作中需要用到的技能你都還沒學好,這樣追逐潮流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你連渲染的原理是什么都還沒搞清楚,你就急急忙忙地去學OC,有什么意義呢?
把工作所需的技能A做好,然后把自己擅長的技巧B添加進去,成為自己的加分項,才能突破你本階段遇到的瓶頸。
二、第一次主動跳槽
瓶頸:安于現(xiàn)狀還是接受挑戰(zhàn)?
在我的職場生涯當中,我曾經(jīng)多次跳槽,因為我覺得只要是有目標地選擇合適的公司,都是比較正常的。我第一次主動跳槽的時候,是遇到一個職場上的抉擇:
1、在原來的公司從插畫師升職為美術指導
2、到一家國際4A公司做美術指導
3、到一家初創(chuàng)公司做設計總監(jiān)
我到底是應該安于現(xiàn)狀,還是接受一個高難度的挑戰(zhàn)呢?
解決方法:寧做雞頭,莫做鳳尾。
在粵語方言里有一句“寧做雞頭,莫做鳳尾”,意思就是說,你可以選擇高級別的職位來跳槽。
為了擁有讓自己可以主動跳槽的機會,你需要具備過硬的設計能力:通過主動參與很多設計比賽獲得名次,通過頻繁的在設計平臺發(fā)表設計作品和文章,建立自己的“個人標簽”,建立屬于自己的“個人品牌”……這些行為都會讓好的機會主動找到你。
其實很多設計師都有一個困惑,到底什么時候最適合去拼搏?我的答案是:什么都沒有的時候,最適合去拼搏,因為你沒什么可以失去的。
三、第一次當設計總監(ji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