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來聊點與設計技法、創意等無關的話題,就是設計師的職場習慣,職場習慣看似簡單,很多設計師也容易忽略,以為只要專業牛,總監遲早是我的O(∩_∩)O哈哈~。其實并非如此,專業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優秀的設計師不一定是專業能力最牛的那一個,一定是綜合能力最強的人。
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這些場景你是不是都遇見過呢,以下觀點也只是我和咨詢一些朋友的經驗總結,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大家自己結合自身情況選擇性參考。
1、不要一味地埋頭苦干
場景:對于很多初入職場的設計師,不敢與周圍的同事進行交流,自己默默地干著老大給的任務,吭哧吭哧的趕在下班前做完了給老大看,設計稿被老大“折磨”得遍體鱗傷,回去繼續加班趕稿。
建議:作為新人要敢于破冰,接到任務首先要了解清楚需求的內容,確定沒有含糊不清的內容;其次,問問身邊的同事,聽聽他們的意見和需要注意的環節,可以讓你少踩不少雷區;最后,給老大看稿前先給小組里面的同事過一下,避免踩到老大的雷區。
2、問清楚再動手
場景:小王早上來到公司,依然如往常一樣先看一遍郵箱,發現一個背景板的設計需求,郵件提到下班前希望給1~3個視覺設計方案。于是乎他非常認真的開始設計,壓縮了午休時間,趕在下班前做了5個方案發過去,過了10分鐘,需求方發來修改意見,這個配圖不夠高大上、主題不夠明確、主辦方的名稱太小、風格不夠科技感、頒獎的時候主題文字會被擋住~~~等等。你有沒有和小王同樣的經歷呢?
建議:做事不要盲目,接到需求要站在設計師的角度去向需求方多提幾個問題。項目背景、用戶群體、制作材質、使用場景、特殊要求等等,設計方案不在于多,而在于考慮周全。我們切記在沒有想法的情況下抱著各種風格都試一下的心態,做了N多提案讓他們選擇,有時候提案多反而也變成最終方案確定的阻力。
3、不要做隱形人
場景:小張進入公司快一年多了,馬上年底了,領導開始對下面的員工進行績效評定,談了幾個終于輪到小張了。領導依然是那個當初面試他的人,見面后,領導想了一會兒問小張,你進來多久了?沒看過你設計的作品,你做得怎么樣?這些問題的背后反應出一年以來領導都沒看見過小張的設計作品,對他的認知可能還是在面試的時候,你覺得領導會給他怎樣的績效評定呢?在一個大團隊中,領導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如果領導恰好和你不在一個辦公區,他不知道你的作品做得如何是誰的問題呢?
建議:我們在工作中要多一份主動,當一個完整的項目結束以后,要整理出作品和項目總結跟你的領導匯報,讓他知道你的工作態度,加深他對你的了解。通過不斷向領導反饋你的情況,也可以提高你對領導設計要求的把控,在后期的項目中能夠更加快速的做出反應,get到領導的意思。站在設計師個人的角度而言,你需要適當的去展現自己,讓你的領導不斷熟悉你,知道你的專業強項與工作態度,這樣遇到好的項目才能在第一時間想起你,給你更大的舞臺去發揮。
4、對自己的產出要有一個態度
場景:小斌收到領導的消息,讓他發一份自己近期的作品過去,小斌收到消息后利用5分鐘的時間整理、壓縮、打包一個超大附件發過去了。領導終于下載完文件,首先解壓壓縮包;然后打開文件夾,里面出現十幾個子文件夾;最后再一個一個子文件夾打開,里面堆滿了圖片,有版本迭代的、修改的N稿過程、網上下載的素材等等,雜亂無序的命名讓領導完全不知道先看那個,退回去再看到還有十幾個子文件夾,瞬間崩潰了。
建議:工作中養成隨時整理的習慣,每一個完成的項目都把最終的定稿方案提出來,建立一個作品集,不斷的更新與豐富自己的作品集。當領導需要查看你近期的產出時,只需要導出一個PDF文件即可,不僅方便自己隨時查看歷史項目,也方便領導查閱,相信這樣的專業態度給領導留下的印象和小斌的印象截然不同。
5、清晰的文件分類與管理
場景:阿明請了幾天年假正在去旅途的路上,忽然接到同事的電話,需要找去年產品頁面的視覺設計稿源文件,現在需要新增一個產品服務,直接復用之前的控件。阿明回答說時間過去太久了,我也不清楚具體在哪個盤了,你到我電腦找找看吧!一臉懵逼的同事打開阿明的電腦,瞬間抓腦,還是回去重新畫一遍吧~~~
建議:我們在工作中往往會忽略文件的分類管理,雜亂無章,自己每次找文件都要耗費很多時間,更別說別人來你電腦找文件,簡直是大海撈針。我們需要養成清晰的文件分類習慣,利用時間 項目名稱的方式進行命名,對于完成的項目需要進行整理歸檔,超過一年以上的歷史項目可以按年份進行大類區分等等,這樣的習慣將會給你和他人都帶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