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飾性元素
我們前面說了,提升視覺層次感可以從兩個點切入,即:提升信息層次感以及畫面整體豐富度,而裝飾性元素的使用剛好可以契合這兩點,它既有提升信息層次感的作用,又能起到很好豐富畫面的作用。下面我們看個案例:
通過上下兩個案例的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
上側(cè)案例畫面整體的豐富度欠缺,甚至感覺有些空;而且文字信息沒有形成很好的對比關系,信息的層次感受也比較單一,所以給人感覺層次感不夠。
下側(cè)案例中用到了一些裝飾性的文字、線條、形狀符號等,首先在視覺豐富度上較上側(cè)案例中就提升了很多,不會給用戶一種空的感覺。其次這些裝飾性的元素與主文案在視覺上也形成了很好的對比,使得畫面有了主次、大小之分,視覺形態(tài)的變化形式更多,視覺層次感也更加強烈。
裝飾性元素可以是文字、線條、形狀、圖形等等一些點狀、線狀的元素,甚至于一些塊狀元素(比如:水印文字、產(chǎn)品等),目的是通過增加畫面豐富度和視覺形態(tài)變化的多樣性提升整體視覺層次感。
需要注意:裝飾性元素也不能過多的使用,因為過量使用很容易在視覺上形成散亂、不夠整體的情況,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使用。
使用肌理
使用肌理是設計中非常實用的一個設計手法,肌理有著很好的豐富畫面、增加細節(jié)、提升層次感的作用,比如可以用做一些海報的底紋、文字的材質(zhì),甚至是一些形式感很強的肌理可以作為畫面的抽象主體。下面舉個例子:
案例中將遠山風景圖片通過透明度調(diào)整作為肌理使用,這樣做的好處在于:首先肌理相較于整個畫面來說不是那么顯眼,這樣就避免搶了主體;其次因為遠山給人的視覺感受就是層次感強烈,而這里當作肌理既起到了一定的填充、豐富的作用,又保留了一些遠山的屬性,在視覺上層次感更加強烈。
再比如一些文字也會使用肌理,用于增強文案信息的視覺層次感受,比如:
主要字體使用肌理會在讓其形象更加鮮明,與正常文案形成對比,也能間接提升文字排版的視覺層次感。
改變配色形式
當作品視覺層次感不夠強烈時,我們可以轉(zhuǎn)化為思考如何提升畫面豐富度以及信息層次感。比如前面說的:對比、裝飾元素、肌理都可以與之對應起來,那么為什么說合理的使用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提升視覺豐富度的作用呢?下面舉個例子:
這里是通過有彩色與無彩色的案例對比,以視覺感受來看:左側(cè)明顯比右側(cè)顯得更空一些,因為色彩也是一種信息傳達的媒介,也就是說顏色也在傳遞信息,所以當畫面顯得空、缺少層次感的時候,通過顏色的調(diào)整也能起到一定的增加視覺層次感的作用,舉個例子:
這里只是改變了底色,在視覺豐富度上給人的感受差距一目了然,因為純白底會給人一種空、缺少內(nèi)容的視覺感受,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的處理方式會選擇添加一些視覺元素,比如:裝飾性元素、材質(zhì)、線條等等,現(xiàn)在我們又多了一個選項,就是無彩色向有彩色的改變,雖然這種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不失為一種可行的解決方式。
營造疊加關系
其實這種營造前后疊加關系的方式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過,其實就是尋找元素與元素之間的物理疊加關系,會給人一種很強烈的層次變化,對于提升畫面層次感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比如:
案例中的文字與主體物之間存在著視覺上的前后疊加關系,給用戶更強烈的視覺層次感,這種營造前后疊加關系的處理手法在標題設計中也很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