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大家忙著游山玩水去遠方,或是因為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道理挪到字體設計中來,設計一款藝術字如果和平日常見的字體一樣,那也就不覺得有什么特別,所以說想要讓字體有足夠的魅力與吸引力有必要用點「小手段」。
處理字體的「手段」有很多種,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字體設計的斷舍離,聽名字挺詩意其實斷、舍、離是字體設計中非常基礎常用的三種不同的處理形式,三者和字體筆畫有密切的聯系,下面就具體看看這斷舍離到底該怎么用。(以下部分案例圖片引自網絡)
一. 斷
兩個字解釋就是「斷筆」,這里講的斷筆不是字體本身筆畫與筆畫之間自然的間斷,而是刻意將本來相互連接的筆畫進行裁切,完整封閉的筆畫有了新的間斷。這樣做可以很大程度上產生新的空間秩序并打破原有字體的閱讀節奏,結構空間會變得更加透氣,斷筆也會產生一定的層疊關系,普通的文字也就多了些層次和變化。
方法技巧
斷筆可不是隨隨便便的裁切,一般是在兩個相交的筆畫處做斷筆的處理。這里我們可以根據筆畫的走向分為橫斷、豎斷、斜斷,叫什么無關緊要也不需要記牢,簡單上個圖大家區分一下便可。
通過此圖也可看出橫斷的手法是最容易出效果的,也是平時使用最為頻繁的。要注意這三種斷法不是排他使用的,可以相互配合使用。
斷面一般是有兩種處理形式,一種是比較直接的平行處理,再一種是異型處理方式(如上圖)。
其中圖中的異形處理方法同上,只是斷面做了斜切,和相鄰的豎筆有一定的角度,當然如果你的筆畫起筆收筆有弧度或是其形式,斷面也可以相應的進行統一。
不論字體筆畫是面構成還是線構成,都有可以進行斷筆的處理,沉悶簡單的字也可以變得透氣活潑。
這組字的筆畫比較簡單,如果沒有進行斷筆處理的話就會顯得比較平庸沒特點。主要還是橫筆做裁切,斷面和豎筆的角度保持平行,斷點的位置其實也是有規律的,都是在每個字的偏左的位置。
筆畫即便是不規則的也可以做斷筆處理。上圖中的文字結構筆畫都是比較輕松的,整體做了一個對角的斷筆處理,斷口大小、斷面角度都有所不同,更符合整組字輕松的氣氛。
需要注意什么?
試想一下如果把迷宮中的每個封閉的墻面都給通開,那么也就失去了迷宮的可玩性。在字體設計中要切記斷筆勿貪多,如果把每個筆畫都斷開那么整個字定會七零八亂,要知道斷筆起到的僅僅是一定的裝飾作用。
二. 舍
舍即是舍棄,再簡單點說就是給字體做減法。漢字本身就是很復雜的圖形,具有很強的辨識性,即使是舍棄其中的一兩筆甚至更多也不會影響字體的識別性,舍的巧妙反而會讓字體更具個性。
前面講的「斷」只是給字體動動小手術,「舍」就是在動大手術,它能夠釋放更多的留白空間,讓字體更有想象空間和趣味性,即便是普通的字庫字體,嘗試舍棄其中一兩筆也會發現效果果然不一般。
方法技巧
加法容易減法難,舍棄筆畫是要有選擇性的,有這樣一個小規律:舍棄的筆畫盡量不要選擇影響字體外部輪廓的筆畫,下面這個圖會告訴你為什么。
同樣的一組字,一個是用正圓遮擋內部筆畫,一個是遮擋外部筆畫留下同樣面積的正圓部分,你會發現雖然兩組字都能夠被識別出來,但第二組的辨識要比第一組吃力許多,所以「舍內不舍外」顯然要劃算的多,當然漢字結構千變萬化,一些比較常見常用漢字即使內外都舍棄一部分筆畫也同樣可以辨別,所以大家還是要依據不同的字形結構有選擇性的進行取舍。
看個小例子,上面這組字有選擇性的去掉橫筆,但也有選擇性的保留一部分橫筆,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其中的規律,舍棄的橫筆大都是局內并不影響字體外部輪廓的,這樣就能夠在不影響識別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刪除“多余”橫筆。
我們仔觀察一組字的時候,眼睛就會不自覺的跟著漢字本身的書寫筆順進行閱讀,所以在進行筆畫的刪減時還要注意:盡量不要刪除連續的多個筆畫,即便是內部筆畫也是如此,保持字體筆畫的連貫性也能夠很大程度上保證字體的識別度。
宋體字本身具有很強的書香氣如果舍棄部分筆畫會多了份「仙氣」,這組字就是非常典型的宋體字的舍棄筆畫的處理形式,去掉橫筆部分但保留字腳也是為了保證外部輪廓的完整性。
上面兩組字只是簡單的舍棄一兩筆,配合其他的一些變化,也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說舍絕不以「多」取勝,而是比「巧」。
三. 離
「離」像是斷和舍的中和,其目的是產生空間距離,再直白一點就是筆畫的拆分重構。都說距離產生美,這一點果然沒錯!重點是筆畫間有了距離后字體會更具「圖形化」,似乎是除了字義本身更能表達難以言表的情感。
方法技巧
首先是距離,其實只要能夠保證畫面內字體的完整性距離不是問題,最怕的是距離有了但聯系沒了,這樣就像一盤散沙不能成型。
這組字距離是不小,幾乎可拆卸的部分都增加了間距,好在有線條的引導讓每個部分能夠緊密相連,我們在做字體設計的時候其實少有這么多筆畫同時進行拆分,多是以局部的拆分為主。
和上組一樣的處理形式,如果拆分力度大、距離遠就需要一定的(線段)輔助,這樣就很好的保證拆分部分的獨立性,字體的整體性也不會受到絲毫破壞。
其次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局部筆畫的選取技巧。一般是選擇一些撇、捺、點之類的筆畫做分離,相對橫豎是比較典型的筆畫;拆分后其中單字的穩定性也要適當的注意。
還是看個小例子,觀察上圖其實拆分的筆畫就是「逝」字的走之旁,距離并不太遠但呈現漸行漸遠的趨勢,也是契合這組字的本意。
面對不同的字形結構和風格需求,我們總會有不同的應對方案,斷、舍、離不是一種固定的模式,三者間是可以相互協調應用的,除了靈活應用更要結合自己的理解和造字的習慣,多看多練同樣少不了。
今天所講的這三種字體的處理形式雖說都很常見,但有些小伙伴在實際操作中總會有些不夠肯定,希望這篇小分享能夠幫你梳理的更清晰,做起字來更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