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色溫工具,我們可以調整畫面的色溫,讓畫面偏暖(黃色)或偏冷(藍色)。當我們提高色溫的數值時,畫面就會偏暖(黃色),當我們降低色溫的數值時,畫面就會偏冷(藍色)。
色溫本身數值越高越偏向于冷色(藍色),為什么我們這里提高色溫值反而為畫面加入了暖色呢?這就與白平衡相關了。
所謂白平衡,即是指將白色還原為白色的過程。我們知道,如果我們身處一個黃色光源的環境之中,那么這個環境中的白色會被渲染成黃色,由于我們人眼具有“智能色偏修正”的功能,即使我們進入這樣一個環境,過不了多久我們就能適應這個環境的光源色彩,因此有可能感覺不到白色發生了異常。
人可以通過大腦的神奇來糾正這種色偏,但是相機并不具備這種能力,因此這時候就需要借助白平衡的能力來實現糾正色偏的效果了。
我們可以通過為相機設置一個機內色溫值來實現白平衡的效果,當機內色溫值與外界一致時,相機就能正確的表現白色,例如現在外界色溫是4000K,我們將機內色溫也設置為4000K時,白色就能被相機還原為白色,如果我們把機內色溫值設置為5000K時,這時候畫面就會偏暖,這是因為當我們把機內色溫值設置為5000K時,機器就認為外界的色溫是偏藍色的,因此需要增加黃色來中和藍色,以實現還原白色的效果,但是外界實際的色溫是4000K,因此這時候畫面就會偏暖了。同理,如果外界色溫是4000K,當我們把機內色溫值設置為3000K時,畫面就會偏冷。
這就是我們為什么調整色溫值與色溫本身的色彩傾向相反的原因。
四、色彩轉換
調整完基調之后,我們就可以進行具體的色彩轉換了。我們進入HSL工具,選中綠色,調整綠色的色相,將綠色轉換為橙色;選中黃色,調整黃色的色相,將黃色轉換為橙色:
色彩具有三個基本屬性:色相、飽和度、明度,HSL工具就是用來調整色彩的這三個屬性的。簡單理解就是:調整色相可以讓一種顏色轉換為另一種顏色;調整飽和度可以控制一種色彩的鮮艷程度;調整明度可以控制一種顏色的明亮程度。
潑辣修圖一共可以調整八種顏色,分別是三原色紅色、綠色、藍色,以及它們的補色青色、洋紅色、黃色,還有兩種中間色:紫色和橙色。
當我們選中一種顏色之后,我們所有的調整就只會應用于這種顏色。因為我們的基調色是橙色,所以我們需要將畫面中的樹葉轉換為橙色,而樹葉的顏色主要由綠色和黃色構成,所以我們這里要調整這兩種色彩。
五、色彩微調
色彩轉換完成之后,我們再對一些色彩的細節執行微調。我們利用HSL工具選中橙色,降低橙色的飽和度:
執行這一步操作的原因是因為人物的膚色主要是橙色,而人物膚色的飽和度明顯有些偏高,所以我們降低橙色的飽和度,使其與整個畫面更加和諧。
六、最終微調
最后我們可以再進行一些掃尾工作,例如加上暗角、增進膠片顆粒等等。我們這里再利用眩光工具為畫面加入一些光芒感,整個調整就完成了:
這就是統一一張照片色調的簡單示例,希望對你的后期調整有所幫助,放一張圖供大家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