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室內拍攝的時候,我喜歡用自然光來營造出柔和、唯美的畫面,但這并不代表室內自然光很容易掌握,在不一樣的房間內,光線的呈現方式也是千變萬化的。
例如在光線充足的室內,明亮的光線、鮮明的色彩能夠第一時間引起視覺上的舒適感,讓人感覺非常放松。 作為新手入門時,選擇明亮、光線充足的地點進行拍攝是更容易上手的一種方式。因為明亮的光線對相機的要求沒那么高,即使沒有大光圈的鏡頭很高感光度設置的相機,也能在明亮的環境中拍出清晰的作品。另外, 明亮的光線下更容易將人物、環境的各種細節展現出來。
這張《流年似水》,窗戶的光線讓女孩的線條非常美好,女孩輕輕捧著紗的姿勢充滿誘惑力。
我通常選擇用M 擋進行拍攝,將光圈調大(但最好比最大光圈降低一兩擋,避免因光圈過大導致虛焦),快門根據室內的光線程度調整,然后將對焦點對準人物的臉部(我喜歡對焦點對準人物臉部明暗交界線的位置,能準確地曝光出我想要的畫面效果)。另外,讓人物靠近窗戶,窗戶上最好有一層薄薄的白紗簾,這樣窗戶就類似于柔光箱的作用,讓光線更柔和。
如果人物面部正對著光線,拍出來的畫面會清晰明亮。以這幅《任何天氣》為例,當順光拍攝時,人物的五官非常清晰地呈現出來,且畫質也較為細膩。
拍攝這張《任何天氣》時,順光拍攝讓模特的情緒能第一時間被人感受到。另一張《凝視》,將照片進行了二次構圖,突出了她精致的五官和清澈的眼神。
如果逆光拍攝,可以對著人物的臉部打一個反光板,最好讓人物稍微側身,這樣可以更好地讓面部受光,拍出臉部的輪廓。如這幅《新不了情》。
我們可以通過后期,在Lightroom 里通過畫筆工具后期強行提高曝光不足的區域,但這樣會導致大量噪點的產生,影響畫質,丟失細節。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做到前期補光,所謂的后期彌補只是作為備用方案。
這張照片沒有使用反光板,但是由于拍攝時已經接近黃昏,我選擇在模特的身體下方擺放了一盞臺燈,可以為面部進行補光。
這張照片是逆光拍攝,沒有使用反光板,后期過程中只是稍微把人物的暗部提亮,同時沒有過度調亮,以保留人物的立體感。
| 把陽光變成文身 |
當光線照進房間的時候,是非常適合拍照的時候,因為光線透過窗簾或者窗戶會投射出不一樣的形狀,因此我們可以利用不同的道具來塑造不同效果的光影。
即便是室內拍攝,時間不同光線照射進房間的狀態也是不一樣的。例如我工作室的窗戶朝西,拍攝這張《貝阿提斯》時,正好是盛夏,日落的時間較晚。我跟模特選擇等到下午四點半左右再開始拍攝,這時候的光線正好斜射進房間,光的強度不會過強,色溫呈暖橙色。透過印花的窗簾,在人物的背部印出了非常好看的形狀,就像文身一樣。我們可以把光線印出的圖案當作道具。
這種方式不僅適用于室內,也適用于室外。在室外拍攝的時候,利用現場的一些道具同樣可以制造富有創意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