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如何提高通透性?
畫面干凈,通透,色彩簡潔,明快。是清新風人像作品的特點。
首先要知道導致不通透普遍原因有哪些:
1、畫面的高光和暗部缺少細節
2、人物的陰影部分比較臟
3、照片整體缺乏色彩變化
4、拍的不夠銳利,照片感覺很肉
如何拍出通透感較強的照片呢?
1、不要選擇明暗反差很大的光線拍攝,容易亮部過曝,暗部曝光不足,導致畫面缺少細節。
2、提高人物亮度,尤其是面部,否則會給人環境差,空氣質量不好等臟亂差的聯想。
3、增加畫面色彩變化,可以提高色彩飽和度,選擇色彩對比相對強烈的環境。
4、在對焦精準的前提下,選擇拍攝時間和環境,早晨和上午時段(9點之前),或者下午5點左右,這段時間空氣中水汽含量比較少,光線照射通透感強。盡量選擇有視覺通透感的背景(比如延伸的小路,廣闊的原野),這種畫面在視覺上有很好的通透感。
5、大光圈鏡頭避免光圈全開,否則易跑焦。比如1.8最大光圈的鏡頭建議使用2.2-2.5以上光圈。
“4、不知道如何選景,環境如何尋得,拍攝的天氣最好是什么樣?
首先要明確拍攝主題,比如古裝或民國風的主題不能在現代感較強的樓宇間取景。
明確主題之后再選擇場景,要注意盡量選擇人少的環境,或人少的角度。
沒有補光設備時,選擇有內容的背景,亭臺樓閣、樹木花草,這些可以豐富背景、壓低天空占比的物體。
拍攝時間和天氣的選擇:
時間同上,上午9點左右,下午5點左右都是比較適合拍攝的時間段,這個時間段光線比較柔和,不會出現很大的明暗反差。
拍攝天氣的選擇也和主題有關,比如在拍攝古裝類可選擇陰天拍攝,平淡均勻的光線能將畫面渲染的更柔和,符合古裝意境的表達。
而拍攝清新田園風格的主題時,我更喜歡在晴天拍攝,色調明快,場景色彩較濃烈,陽光滿滿的畫面充滿元氣感。
“5、室內光線如何正確測光?
總體來說,相機的自動測光系統在光線均勻的情況下都能得到相對準確的測光。
但如果室內場景明暗差異過大,比如拍攝帶著白色頭紗的人物特寫,就會出現曝光不足的情況,這時相機的自動測光系統會努力給你它認為的最佳曝光。把看到的所有色調都平均為一個灰色調的中庸值,就是常說的18%中灰,這是相機預設的反光率。這個反光率低于白色物,相機在拍攝白色時會誤以為場景很亮,調整光圈快門等設置來防止畫面過曝,結果導致曝光不足。
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點測光模式,尋找場景中間色,比如光照均勻的墻壁,或者帶張灰卡,再不然對著自己的手背,都能得到比較準確的測光值。拍攝后觀察照片的直方圖,以此為基礎使用曝光補償,對場景曝光進行微調。
拍攝室內人像特寫時,可對人物面部測光,雖然背景會稍微過曝,但這也恰恰能起到突出主體的作用。
“6、后期調色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一切后期建立在前期基礎上,拍攝時避免繁瑣的場景,構圖簡單明了,以人物正確曝光為基準。后期時可整體適度壓高光和白色階,提高陰影和黑色階,小幅減少對比度和飽和度,畫面色調均衡稍偏冷色系即可。
而膚色可往橙紅色傾向,增強其粉嫩通透感。而人物的“弱暖調”和場景的“弱冷調”形成微對比,以此突出主體。
結束語:
如何拍出小清新的照片,除了技法更需要一顆小清新的心。
去感受并記錄生活中那些美的瞬間,都將是最好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