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職業(yè)美食攝影師,生長工作于北京,應該可以參與一下這個話題,文中圖片全是大牛本人的作品。想拍出和他一樣的作品?來學習他多年職業(yè)生涯總結的寶貴經(jīng)驗。
在我以美食攝影做糊口職業(yè)為前提下,我認為首先要按使用功能和拍攝風格區(qū)分一下美食攝影的分類,我個人愿意分成:
商業(yè)商品廣告;
餐廳、食店、書籍、雜志用圖以及品牌軟廣;
日常自用精致擺拍;
記錄。
一張照片的好壞是很主觀的事情,但是總有一些大家默認的標準,比如構圖,曝光,色彩,甚至焦段光圈快門的選擇,光線的方向和照度硬度等等,上升到攝影專業(yè)理論知識還有對錯之分,所以一張好看的照片未必是一張很講究技法的照片,一張行家認為很“對”的照片普通人也未必覺得好看。
好像說了很多廢話,那么說說我個人認為怎樣是一張好看的美食照片,厚顏無恥的全部用自己拍的照片舉例了。
在此我以能夠“擺拍”為前提的拍攝說明一下我的觀點,實話實說美食攝影既然歸類為靜物攝影,那擺拍做造型是必不可少的,既然主題談的是“美食攝影”,那日常吃飯記錄咱就不多說了。
首先肯定是構圖,你的主體要足夠明確讓觀者知道你最想讓人看到的是什么,而美食攝影除了要拍清楚你那盤菜,還要通過其他東西來突出這個主角,否則只為了看清是什么東西,拍個很近的大特寫就好了。這就牽扯到了主體和其他配角的關系,你可以通過無配角來純粹表現(xiàn)主體,也可以適當搭配一些背景道具來輔助主體,甚至你可以用很多東西來圍繞主體烘托氣氛(但搭配一定要講究不能搶了主體風頭)。我用幾張圖來說明一下。
首先,最簡潔的只有主體:
其次,適當搭配,突出主體,這種做法最常見
如果你認為需要多做一些層次,還可以酌量增加道具,盡可能是與食物相關的東西,當然如果沒什么直接關系,擺上去拍出來不違和也行啦~~
或者你還可以擺很多東西,這些東西可能是這個食物本身有很多內(nèi)容分開擺放的(例如米線,火鍋)也可以是你搭配很多它的原料做個環(huán)境,但是一定要明確主體。
即便是跟食物完全沒關系的,但是如果為了烘托氣氛,或者有說明性用意(可能需要文字描述輔助)來做創(chuàng)意造型,搭配一些其他的道具也是可以的,創(chuàng)意這東西嘛,你想咋解釋都行,各有喜好。
第一張是個英國菜餐廳,道具是該品牌的大富翁游戲。第二張圍著香油小料的是個竹編垃圾桶蓋……
雖然上面很多照片很花,但是主體明確應該大家還同意吧??
構圖還有另外一點,就是要規(guī)矩,要讓人看著舒服。這分法那分法的咱就不扯了,只說一點,無論你拍什么照片,在你拍照基礎沒有很好的前提下,請保持橫平豎直。通常情況下你隨便翻一本大牌雜志,里面無論是時尚人像還是商品靜物或是風景街景,都不會有“歪著”拍的照片,很少會讓地平線或者直立于地平面的人或物在畫面中傾斜,就算有,也是攝影師拍來讓你正著看的,那很需要構圖功力,而不是拍一個斜著的照片讓你歪著腦袋看的奇怪照片。
色彩很重要,色彩很重要,色彩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食物是入口的東西,美感、食欲和安全性是最直觀的感受,很多人打著“深夜報社”的旗號真的在報復社會…………我用照片舉個例子,這碗面就是一個很破的小胡同里一個很不起眼的“小破面館”的七塊錢牛肉拉面,小飯館環(huán)境采光當然也都不好,1/40,F(xiàn)2.8,2000才能拍到這種亮度,色澤方面肉眼看著可能無所謂,但相機拍出來就顯得不好,并不是色溫和色彩傾向能解決的事情,也沒帶燈,完全現(xiàn)場光,所以必須依靠后期了。
后期調一下亮度和色彩,至少能見人了,很多人發(fā)的食物照片讓人看著就覺得不好吃甚至感覺惡心,就是因為上圖存在的亮度和色彩問題,所以即便是手機隨便拍拍,但如果想發(fā)出來給別人看,那至少用手機修圖軟件稍微調調亮度和色彩吧。
攝影是門用光的藝術,首先用光你的錢(大誤,不過好像沒什么錯),光線絕對是你首先要考慮的,昏暗的環(huán)境您就別拍了,暗調子的拍攝方法都是能把亮調子控制得好的人才能選擇的方式。所以通常情況下一張好看的美食攝影照片都會盡可能的明亮,看清主體。追求暗調子油畫靜物效果要慎重哦。不過并不是說環(huán)境與背景就不可以用暗調子,主要還是你要表現(xiàn)的主體要足夠明亮、明確。上幾張環(huán)境比較暗的照片。
有的時候總會遇到那種一大鍋的食物,拍整鍋整盤可能不太好看,我通常會選擇盛出一部分做前景主體,大鍋大盤放在后面當背景,這樣可能就會明確主體,更好看一些,比拍那大盤更“顯好“。
還有時肯定會拍到“一群”東西,哎呀東西太多了太多了擺不開怎么辦怎么辦!!盡量做出規(guī)律來吧,或者像搭積木一樣搭得好看一點也行,重要的還是凹造型。
如果你的拍攝主體本身精彩度有限,或者需要做出一些想要達成的效果,用一些能找到的東西來做些“特效”也可以。會給你的照片提分。
用糖霜撒點雪
用鹽下點雨
用干冰做點霧(加濕器也行)
當然,除了搭配的道具,效果的制作,最能決定你這張照片是否好看的就是你的背景。美食攝影的背景及環(huán)境選擇絕對很重要,同樣一道菜,你放在普通辦公桌那種白色或者仿木紋的防火板貼面上拍,和在一個很有質感的木板或者石板上拍,效果絕對不一樣,很多情況下決定了一張美食照片是否好看的最重要因素不在那道菜本身上面,而是在它所處的背景環(huán)境下。很可惜我沒有同一道菜品在有質感和沒質感兩種背景環(huán)境的對比照,就單獨貼幾個背景能說明問題的照片好了。
這個桌面不好看,盡可能的搭許多東西來遮蓋桌面,還是只能這樣,這張照片不好看。
同樣,這次連可做搭配的道具都沒有,用擋光的方式來破背景的枯燥,但這張照片也還是不好看。
只有一塊紅布,但做出點褶皺造出光影效果,就會好看些。
如果只拍這盤松茸會很枯燥,但是借助背景的色彩,至少讓畫面不那么死性。
有時需要將菜品融入環(huán)境,要借環(huán)境來表現(xiàn)菜品,同時突出出品方的特點,也是美食攝影中表現(xiàn)美食照片常用的手法。
最后說一個我個人對美食攝影理解的很重要的觀點——“美食攝影,并不一定讓你看了想吃”
這里牽扯到幾個問題——比如“看起來好吃”和“看起來想吃”。這其中的差別需要自己體會。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們在時尚類雜志看到的時裝模特穿著大牌服裝的時裝硬照時,會產(chǎn)生“照片好漂亮”、“模特好漂亮”、“衣服好漂亮”的想法。但不一定就會想到“我想跟這個男/女模特談戀愛”、“我想穿這件衣服”、“我也想拍這樣的照片”這樣的想法。
所以看美食照片也是如此,如果僅僅是看起來想吃,那在真實就餐環(huán)境下光線充足把食物拍清楚的照片是最有食欲的,并不是正經(jīng)的美食攝影所要求的目的。美食攝影是通過攝影師(講究些時更要有食品造型師)的技巧手法來通過環(huán)境搭配突出廚師的作品,是用一種作品的形式(照片)來展示另外一種作品(菜品)。給人看的是廚師的原料,做法,裝盤,搭配等這些用意,通過攝影師的表現(xiàn)手法來傳遞給觀者信息,而不僅僅是“一份菜”會不會讓你“想吃”。
美食攝影作品當然也有看起來會讓人想吃的,這是攝影師風格的選擇,就像拍人像,拍小清新人像的攝影師,拍的姑娘長得溫柔,拍的效果也很柔和,那樣的照片會讓觀者產(chǎn)生“我想跟這個姑娘交往”的想法,這是一種表現(xiàn)形式,柔軟的風格會比較貼近生活,很親近,沒有距離感,看著舒服,舒服的原因是因為它離你的距離比時裝模特的時裝片離你近。
我自己拍美食攝影的風格是走硬照路線,曾有很多人看了我的照片說看起來沒食欲,我認同,我也不會反駁,我自己看著也是這個感覺。但不同照片是有不同理解方式的。我也很喜歡柔軟清新的看起來有食欲的美食攝影,那樣的照片就等同于拍得好看唯美的清新人像。但我選擇的拍攝方式是給人展示造型賣相的硬照,這里面不需要包含太多個人感情,如同時裝模特的時裝片,讓人看著覺得好看就夠了,是用來展示宣傳的,不是用來勾引食欲的。時裝品牌的時裝秀上會有很多稀奇古怪的衣服走臺,那些服裝也不會被明星名媛消費,設計師還是要展示出來,就是要給人看他腦子里的東西,并不是一定要讓人看了想去買他的這些另類作品。
同樣,美食攝影也是通過攝影師拍的照片這個載體,展現(xiàn)食物本身提供的信息,很多信息是普通大眾不會去注意的,同樣一張美食照片,普通人可能只會看出他覺得好看不好看,想吃不想吃,但是廚師可能能看出做法,原料的好壞;餐廳經(jīng)理能看出餐具的選擇和環(huán)境的布置;饕客能看出大概要消費多少;食材供應商可能能看出與該餐廳的商機。所以美食攝影傳遞的不僅僅是這道菜是否好吃而已,會不會看圖,從哪個角度去看圖,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