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影模糊。拍攝出的影像是虛糊的影子。這種形式既包括虛的看不出形象的大虛,也包括可看出形象的輕虛,其縹緲的視覺效果會讓觀賞者產生虛幻的感覺。
空白模糊。空白就是沒有圖像。在攝影畫面中留出一定的空白,看起來空白處沒有影像,實際上是一種引起讀者模糊思維、導引讀者聯想的藝術表現手法。這種手法繪畫上叫“留白”。在攝影創作中,留白的手法在構圖中經常運用,最具典型意義的就是高調作品。
隱匿模糊。隱匿模糊有人也稱之為掩隱模糊,這一形式在畫面中的表現正好與空白模糊相反,它是用濃重的色彩或濃黑的影調,把影像隱匿起來,引發讀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由讀者的模糊思維產生聯想,與空白模糊是異曲同工。在攝影作品中,低調作品就是最好的例證。
省略模糊。省略模糊與隱匿模糊形式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同樣是用濃重的色塊與影調,把景物的部分影像隱匿起來,所不同的是,省略模糊是把景物的細節省略掉,全部被隱匿起來,成為剪影效果,而隱匿模糊隱匿的是被攝景物的一部分,不管是大部分還是少部分,總之不是全部。
雜亂模糊。雜亂模糊是指畫面中景物影像雜亂無章,在讀者視覺中畫面分不出頭緒,看不清你我,有一種模糊一片的感覺,照片“天女散花”式的構圖就屬于這一形式,也包括重疊模糊影像。雜亂模糊的特點是每個個體影像和未重疊的影像還較清晰,甚至很清晰,但所組成的畫面卻分不出每個個體,其突出的視覺效果就是模糊。
重影模糊。重影模糊就是影像邊緣有重影,影像失去了銳度,帶有了影子。有的是整幅畫面的影像都有重影,原因是拍照時相機顫動所形成,有的是主體影像或其中有的影像有重影,形成的原因是主體或其他影像在曝光時位置有移動。這種形式的特點是看起來影像有一定的清晰度,但又較模糊,似乎有某種動感,特別是當照片放大到一定程度時,模糊的重影更為明顯。
重疊模糊。重疊模糊是指兩幅以上畫面重疊起來,無序或有序地重疊成模糊影像。
四、模糊攝影的幾種處理方法
用大光圈快速度:能產生局部虛效應,由于大光圈景深很小,焦點以外的就會出現虛效應。運用這種方法可造成主體以外的虛化效果(如背景、副體)。
用大光圈慢速度:能產生總體虛效應,大光圈造成的虛效應,與慢速度(1/30以下)造成的虛效應,雙向套成。運用這種方法,會使你所表達的內容具有較深程度的虛化效果。
利用軟焦點:拍攝對焦時,有意虛焦點,能造成虛效應。使用這種方法要具體根據拍攝對象的造型要求,來確定虛焦程度。
利用變焦距鏡頭推拉和扭旋:先將拍攝對象的焦點對實,然后再根據藝術處理的需要,進行快速或慢速推拉、扭旋。
利用B門、T門慢拍:將照相機的快門調至B門或T門,架穩三角架,可拍攝出虛動的藝術效果。
利用自然環境和器材:如水面倒影或花紋玻璃等等,所產生的虛效應,都能達到一定的藝術效果。
利用小光圈慢速度:雖然小光圈的景深很大,但是由于采用慢速拍攝,比如運動中的人和物,運用這種方法拍攝運動中的主體,都可以造成虛動的藝術效果,而背景和不處于運動中的主體的某個局部都是實的。
利用柔光器:由于柔光器具有柔化拍攝對象的作用,如果處理得當,也同樣可以產生虛化效果。
以上各法,在于創作者善于運用,而并不需要我們去生搬硬套。要掌握其法,巧用其法。模糊攝影中所造成的豐富多彩的虛化效果,它可以更新現代人的攝影造型語言。而更為重要的是匯流這種造型語言,需要攝影創作者具備多方面的藝術修養。虛的幻化,應成為當代攝影美學,值得不斷研究和探索的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