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攝影創作而言,虛與實的對比處理,具有明顯的藝術感染作用,同時又逐步探求到以虛代實的視覺造型,更具有意想不到的促動人們喚起多種審美聯想的效應。
一、模糊攝影的特性和功能
在攝影藝術實踐中,人們的審美意識產生了多樣化的發展,從虛實結合的作品,到僅有一點實的作品,以至到完全虛化的作品,已被現代攝影家所獵取,被現代的觀眾所接受,這就不能不涉及到現代人思想觀念所帶來的,對模糊攝影的審美需求。
實,在攝影創作中只能表現出靜態的畫面;而虛,卻能使攝影作品出現動態的畫面,它具有明顯傳達時間流程的作用。這就突破了一般技巧規律。
用似見非見,似有非有的虛效應,造成一種特殊的氛圍(它傳遞著生發意境、情調、節奏和旋律的形聲象信息),是深化主題,加強畫面框架厚度的一種有力手段。
由于能產生不同程度的,相應的節奏信息和旋律信息,便能提高畫面的審美品級,具備詩情的韻律。可以造成人們的多種聯想(接近、類似、對比、因果、自由、控制),即形成觀眾的心理復合感。
模糊攝影的“模糊”有深化作品主題內涵、抒發情感、喧染氛圍以及強化形式感的作用。有人說風和日麗陽光燦爛才是拍照的好時光,其實這種說法是片面的,云騰霧繞的天氣反而更能使畫面情趣盎然。模糊攝影借助云霧的作用,來突出畫面的韻味,拉近攝影與藝術的距離。雨后的霧景是攝影者深化意境的拿手好戲之一,也是模糊攝影造型的常規手段,機會不容錯過,更確切地說,是一錢不花練手的好時機。
模糊法拍攝的作品法代表的是一種藝術意境,這猶如一杯平淡無奇的白開水,雖然給人一種清徹透明的感覺,一覽無余,卻沒有任何回味和幻想,而夢幻之所以美和神秘,是因為它朦朧,人們無法將它看透,而事后醒來總是竭力去想透它,模糊攝影之所以美和迷人,其道理亦是給人們留下了理解和補充的想象空間。
二、模糊攝影的藝術規律
切莫把虛的隨意性當成模糊攝影的藝術規律來看待,兩者不應混為一談。虛的隨意性,既是自在具備的,又是人為造成的。它是人的視覺本能直覺的模糊對象,本身所產生的無規則或有規則的隨意變化,這種變化多樣而復雜,不能說都能成為模糊攝影所取的對象,它同樣也有一個選擇和提煉的過程,這就涉及到了模糊攝影的藝術規律。
其基本規律是:
首先是攝影創作者對生活感受和提煉生活的結晶,它既是美的多樣體現,也是形象思維的變異再現,從美和變異中,表達攝影創作者對待生活的看法和思想。
要依據生活的真實為基礎,并通過創作者的感覺、感受和經驗,把生活的真實上升到藝術的真實。不同的是,它是以虛見長。
要強調攝影創作者的題材選擇和構圖處理。不同的是,選擇的題材必須適于模糊攝影的特點,而不能任意濫用題材;而構圖的處理,又必須跟具體選定的畫面內容相適應。
三、模糊攝影的表現形式
有人把模糊攝影分為兩大類型,一種是主題模糊攝影,一種是畫面模糊攝影。模糊影像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不能單純的只把虛影圖像作為模糊影像的唯一形式,實際上藝術作品畫面中空白、色塊、濃影等都應視為是模糊影像的表現形式。只有對模糊影像的表現形式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寬泛的、確切的了解和認識,才有可能在攝影創作中掌握和應用,充分發揮其造型作用和藝術表現力。下面我們介紹幾種藝術形式也可視為是展現模糊影像的一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