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照片是什么樣的風格,逆光照片總是更容易吸引人們的眼球也更容易受到大家的青睞,太陽光線投射在人物身上出現好看輪廓光,可以很好的將人物和背景分離開來,讓畫面層次更豐富,如果角度控制的好,還會出現各種絢麗的鏡頭光暈,讓照片氛圍感更濃。一般來說,逆光主要分為兩大形式:正逆光和側逆光。
正逆光:也就是太陽,人物、相機處于同一直線上,這種拍攝的難度較大,因為光線被人物擋住,在你拍攝的角度人物是處在一個陰影當中,這樣一亮一黑高對比高反差的環境中相機很容易造成跑焦或失焦,遇到這種情況你就要借助鏡頭的遮光罩擋住一部分的光線,如果沒有遮光罩的話用手掌擋一下也可以,目的就是減少進光量,拉低這種高對比反差的程度,讓光線更加柔和,這樣對焦就更容易些。
還有一種是側逆光:太陽斜射在人物身上,太陽、人物、相機呈現一定的夾角,這樣的拍攝難度較小些,因為這是的人物并不是完全處在陰影當中,黑白的反差程度較小,所以對對焦對來說容易一點,在對好焦之后只要人物情緒到位就可按下快門。
盡管如此,在拍室外逆光照片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外界的補光設備,很容易造成人物曝光不足或黑死,導致畫面確少細節以及出現過多的噪點,這時我們可以選擇曝光補償加兩檔,來緩解一下這樣的情況。
拍攝時間與前期準備
1、拍攝時間:逆光拍攝的最佳時間是當太陽與地面夾角成20-35度之間,也就是清晨太陽剛剛升起和傍晚太陽落山之前的1-2個小時左右,因為此時夕陽的光線柔和,溫暖的太陽光會將整幅作品渲染上華麗而溫暖的橙黃色,在黃金的光澤逆光的場景下,人物的發絲會更明顯、更漂亮,身體的邊緣線也會呈現出來,整個人物會變的更立體,你仿佛可以透過逆光的溫暖色彩感受她笑容的溫度。很容易營造出美好的畫面,拍出打動人的情緒片兒。不過在每個季節、地區的時間各不一樣,所以拍攝前要事先踩點,多留意光線的位置,確保拍攝能正常進行。需要注意的是在晚秋和冬季太陽落山的時間較快,拍攝的時間要控制好。
2、拍攝場地:最佳選擇是較為開闊場地,不要讓障礙物擋住自然光。我選擇的是在宿舍地下的一片草,其實面積也不大,周圍都是宿舍樓,剛好在樓與樓之間有陽光射,即使你在片子中能看的很長的縱深感,是因為我拍攝位置較低,基本是趴在地上拍的,這樣一來就可以巧妙地避開障礙物,我們在選擇角度的時候盡量去找到一個能得到最大限度采光的位置。
3、服飾搭配:這次還是想拍清新一類的照片,在服裝及搭配上選擇了長裙,草帽,以及自己動手做了一個小道具,這樣不僅為作品畫龍點睛,還緩解了模特“手足無措”的尷尬。之前有人說清新色調服裝的顏色應該選擇淺色系,這話也沒錯,不過主要的還是想看你表達什么,這里我主要就是想突出主體,所以在配色上選擇的是綠色的互補色,讓人物與環境相互碰撞一下也未必不可。(其實是妹子覺得自己穿這個好看)
4、拍攝器材:我用到的器材是佳能 EOS 5D Mark III 加適馬 35MM F/1.4 DG HSM定焦鏡頭,曝光模式為光圈優先。器材并不是最主要的,拍攝逆光照主要還是要有光影的氛圍,下面我就以一張本人所拍攝的逆光照片簡單的說明一下后期。
先看一下前后對比圖:
LR調整:先定調
分析原片,最直觀的表現就是畫面曝光不足,缺乏層次和細節,對比度和色彩飽和度偏低,整體色調不夠明快,不夠通透。如下圖:
首先是降了一點點色溫,往藍色上面靠一點,在讓照片清新的同時還要注意保持逆光的氛圍,所以不宜降的過多。原片上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曝光不足,所以在這里要增加曝光,讓照片亮起來,這時候要觀察整個畫面,看看曝光是否合適,以及有沒有出現新的問題。如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