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體積感
由于打光不到位的問題,很多物體原本的體積感會被弱化,比如球體的東西看起來沒有圓鼓鼓的感覺,人的面部看起來很扁平等等。沒有體積感的圖片會顯得沒有質感,一些結構比較復雜的物體,還會因此讓人無法看出它們的結構,所以優化物體的體積感也很關鍵。
三維的物體呈現在二維空間里之所以還會有立體感,除了造型上有明顯的透視變化外,光照在物體上產生的「五大調子」也是主要原因,五大調子是由亮面(含高光)、灰面、明暗交界線、暗面、反光組成的。每一個可見的三維物體都會有這五大調子,只是由于光源太弱或太散的原因,會導致其并不明顯,所以很多產品的圖片看上去沒什么體積感、結構不清晰。
因此,在精修圖片的時候,設計師需要把五大調子交代得更清晰、更明確一些。下面這個水杯的五大調子就不怎么明顯,所以看起來不太像一個圓柱。
于是我用曲線和色階工具加強了杯子明暗面的對比、補上了高光與反光(用矩形選框填充白色塊,然后再執行高斯模糊濾鏡,最后把涂層的混合模式改成疊加以及調整一下透明度就可以了),并加重了明暗交接線等,如下圖:
加強了五大調子的關系后,這個水杯是不是比之前更有立體感了?
優化光照
如果是專業攝影師在攝影棚里拍攝出來的照片,那么打光問題一般不會太大,但很多資金不足的小品牌只能自己拍攝,由于缺乏打光的設備,所以容易造成光太暗、太亮、太散、光源不足等問題,這些都需要設計師通過后期來解決。
如果只是光稍亮或稍暗,通過曲線和色階工具就可以輕松解決,而如果是光太亮或太暗呢?根本沒法直接通過這兩個工具調回來的那種,很簡單,重新拍吧,這樣的圖不值得修。當然,如果只是圖片的局部有曝光或者太暗現象,那還有得救。
下面這張香水圖片其實也是屬于不值得修的那一種,因為除了整體的光比較暗之外,質感也非常差,甚至香水瓶底的結構都已經看不清了,不過由于沒找到合適的圖片,蔥爺還是打算用它來說明如何優化光照的問題。
針對整體光線暗的問題,我們可以使用色階工具提高香水瓶亮面的亮度,為了強調其反光的質感,還需要單獨提亮高光區域。而針對瓶底太暗這個問題,也有一個很好用的方法,即使用 PS 菜單欄圖像 – 調整 – 陰影/高光工具。
優化光照后的效果大致如下,雖然該圖片還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在光照方面已經改善了不少。
優化清晰度
清晰度不夠一般是因為相機的配置不夠高,或者是沒有對好焦造成的。清晰度不夠的圖片感覺像被蒙了一層薄薄的霧一般,會降低產品的品質感。那么如何優化圖片的清晰度呢?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是什么決定了圖片的清晰度,一是結構,二是紋理。比如下圖的鉆戒,雖然大體的結構還算清晰,但一些細節處的結構不清晰。
想要把結構重新刻畫得更清晰一些需要花點耐心,通常的做法是把它的每一個面都勾選出來(如下圖),然后對它們單獨進行明暗調整,加強面與面之間的對比,才能使結構變得清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