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圖不僅是表面的修飾,是一筆一畫將自己的審美注入畫面,也是對自我的審視。我喜歡將自己的修圖痕跡藏在照片里,這樣使照片看上去更真實,更有血有肉,更與你相近。
——@修圖詩人蕈菱梨
在這個全民攝影全民修圖的時代,大家可能都掌握一點修圖技能。但職業修圖師與職業修圖師之間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婚紗寫真修圖師其實和時尚商業修圖師算是2個職業,并不能混為一談。作為一個修圖師,以下10個常見的修圖錯誤你中招了嗎?不妨仔細對號入座一下。
1. 皮膚瑕疵處理粗糙
2. 皮膚結構修的僵硬無質感
3. 膚色臟亂不統一/膚色晦暗輕浮不好看
4. 重點只放在臉上,身體其他皮膚修圖不對等
5. 服裝不做修飾
6. 人物液化做的無邏輯無形體/衣服道具發型也不做液化調整
7. 一味追求清晰度和銳華導致照片粗糙廉價
8. 胡亂模仿參考風格和色調
9. 合成素材細節不考慮透視和整體顏色、關系
10. 重視修圖技法卻忽視修圖審美思維
1、皮膚瑕疵處理粗糙
(錯誤案例 修瑕不合格)
很多修圖師在剛開始學修圖的時候,因為對工具的不熟練,甚至是錯誤的方式方法,導致修瑕的時候破壞了皮膚肌理和皮膚光影結構,在第一步就損壞了照片質地。(在普通的2000多萬像素照片中可能并不明顯,但是高像素照片立刻會顯露。)
高像素的照片就對修圖師基礎工具基本功有很大的要求。如果我們手法手感都正確,對基本功的應用也正確的話,是不會讓皮膚質感受損的。
2、皮膚結構修的僵硬無質感
(錯誤案例 修瑕過猛,假膩)
我見過大量的職業修圖師根本不會修皮膚。對!沒錯。就是職業修圖師也未必能把皮膚真正的修好。就像廚師中也未必有人真的能炒好一盤蛋炒飯。
修皮膚是商業修圖中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最難練的基本功之一,難練易破。修皮膚結構的時候最難掌握的其實是一個“度”。如果基本功不到位,修圖審美經驗不到位,很容易修的少了或者修的過了,這個中間的度是很難掌握。
古時候宋玉寫的《登徒子好色賦》,形容東家那位小姐:多一份則胖,少一分則瘦。
其實修皮膚光影結構也是一樣的道理,你多修一筆,少修一筆都整會對個人的結構氣質產生影響。找對中間那個“剛剛好”,則需要多年的磨練和經驗的手感,以及找對修圖的審美和修飾方向。
皮膚的質地是有松有緊的,蓬蓬的柔軟的,只有自然真實的皮膚狀態才是高級有美感的。修飾皮膚結構,并不一定要修掉所有的缺點,只需要在合理基礎上進行潤飾即可,太完美了,反而會失去那一份美,也會不像本人,不真實。
很多學修圖的朋友,對修圖還有很多不健全的認識,認為修圖只是修痘痘,修瑕疵,修中性灰,其實這只是修圖流程中的冰山一角。修圖不僅僅是修飾這些瑕疵,更多的是修飾照片里面每個細節的過度,關系,提升照片的氣質和氛圍,為照片加分。
很多修圖的朋友都把皮膚修的又臟又平,小圖看起來很膩修過了,放大之后又很臟,該修飾的都還沒有動過,也就是不該修的都修掉了,該修的還留在那里打醬油。
這就是對工具使用的不健全,對皮膚結構認知不夠,修結構是一個很微妙的事情,動錯了一點,就會完全改變整個結構觀念。
3、膚色臟亂不統一/膚色晦暗輕浮不好看
(錯誤案例 暗部發青缺色、嘴周發黃等)
也有很多的專業修圖師,卯足了勁修皮膚結構,可是皮膚并不干凈。因為顏色凌亂的緣故,膚色不統一的緣故。即使你的皮膚修的再好,膚色不統一,皮膚還是看上去很臟很亂。www.09yu.com
如果說修飾皮膚結構是需要靈動自然的審美和技巧,不要為了修皮膚結構而修皮膚結構去填加深減淡的坑的話。那么統一膚色一樣需要自然靈動透氣的方式方法。不要為了統一膚色而把皮膚蒙上一層枯燥死氣沉沉的顏色。
(錯誤案例 整體不精神、背景主體拉不開、膚色病黃不高級)
網上很多教程,都是教你如何機械化地把膚色統一,這就很容易把皮膚的膚色弄得很死板,但是膚色其實是需要透氣靈動的。是需要有色彩范圍變化的,有顏色呼應的。
所以在統一膚色之前,你都要知道,哪里有問題,哪里需要統一膚色,得先看到問題在哪里,然后再運用正確的手段去解決。而不是最后弄成一張顏色雖然統一,可是膚色很悶的一張照片。
再者就是很多人調的膚色并不對,也不合適。非常難看,對比很高,或者膚色晦暗,這就是沒有大關系的意識,內心也并不真正明白什么膚色匹配正在修飾的這張照片。
想要調出高級的膚色,只單一只看膚色怎么調是絕不可能辦到的,因為膚色是要聯合整體照片大關系來決定的,比如你穿什么衣服,配什么口紅,背景、飾品這些小因素和大因素整體風格來決定的。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并不是一個免費的教程,以及看一個123事無巨細的告訴你步驟的教程流程就能解決的,而需要學習整個科學的修圖流程。每個流程之間的關系、呼應都是需要系統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