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銳化數量
銳化數量決定了銳化的強度,也就是邊緣的對比度,以及邊緣和物體的隔離程度。下面是ACR默認的25數量時,邊緣的銳化情況。
一旦把銳化數量提高到150,不僅邊緣深淺兩種顏色的反差更大,而且還出現了多條“隔離帶”,讓邊緣更明顯了。
在具體的照片中,我們需要根據物體的特點決定銳化數量,比如人物照片可能20、30就夠了,而建筑雕塑這類超過100也不覺得過。怎么觀察呢,第一步,把照片放大到100%甚至更大,這樣才能清楚的看到銳化效果。
第二步,拖動數量滑塊,直到物體的邊緣和細節凸顯出來。(拖動數量滑塊的時候,同時按住Alt鍵,可以把照片由彩色變成黑白,更加方便觀察)
2.2 銳化半徑
銳化半徑決定了銳化作用的區域,半徑越大,邊緣會有更多區域成為反差隔離帶。比如下面這張照片,半徑設為默認的1.0時,邊緣被銳化的區域只有3個像素。
當半徑增加到3.0時,邊緣8-9個像素到區域都產生了銳化效果。
半徑太大,物體邊緣會有黑邊白邊的出現,看起來有點恐怖。
記住在細節面板中,鍵盤上的Alt鍵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按鍵。在調整半徑時,按住Alt鍵,可以看到物體邊緣銳化的作用效果。
按住Alt鍵,半徑過大時,會有比較明顯的黑白線條出現。一般照片,銳化半徑都保持在默認的1或者更低,極少有超過1.5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