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以上的舉例說明,我們就能很清楚明白的知道為什么可選顏色是雙維度調色工具。
明度緯度中的曲線,可選顏色,色彩平衡有什么區別?
這三種調色工具在明度緯度中的差別并不是很大,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都可以對照片進行分明度等級渲染,但是在部分情況下他們會產生一些渲染力度上的區別,這主要是在程序算法上的區別,我們可以不用特別的深入追究。但是這里需要給大家特別說明的就是可選顏色中的黑色、白色、中性色與色彩平衡以及曲線的差別。
首先我們還需要理解一個概念,那就是任何一個像素只要不是純白,那它一定存在陰影和中間調,同理任何一個像素只要不是純黑,則一定存在高光和中間調。那任何像素只要不是純黑或純白那一定存在中間調。我們懂了這個之后我們就知道為什么我們在選擇色彩平衡高光的時候,你會發現可能畫面中比較暗的部分也會發生一些小小的變化,只是變化不大,越暗則變化的越不明顯。
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任意一個像素只要不是純黑,則一定存在高光,只是越亮的像素,高光就越大,越暗的像素,高光越小,所以使用色彩平衡中高光進行渲染的時會發現,越亮的部分變化最為明顯,其他則一次降低。
我們還需要注意一些比較特別的情況,在使用色彩平衡的時候顏色值(RGB)為(0,0,255)(0,255,255)(0,0,0)(255,255,255)中純色是不起作用的。可選顏色對所有的純色除黑色,白色以外的顏色也是不起作用的,這個需要大家在以后的調色中要注意一下,萬一遇到這種情況要知道這是正常的情況。
我們明白了以上概念后再來對比可選顏色與色彩平衡的差別。雖然剛才理論上上說任意一個像素只要不是純黑或純白就會分別存在高光和陰影中間調,但是在可選顏色中其實并不適用。
可選顏色中的黑色、白色、中性色其實有明確的亮度等級區分。在明度等級中我們分0—255共256個亮度等級,其中128為他們的中間數,在可選顏色中亮度等級低于128的為黑色,也就是說這時候用黑色對色彩渲染其會產生作用,而其他高于等于128亮度等級的則不會產生作用,同理高于等于128亮度等級的,適用白色進行色彩渲染,則可以產生作用。他們的交集也不過就是在128兩度等級上。
通過這個知識點有什么作用呢?經常在人像后期中我們需要讓人物的皮膚變的白皙干凈,然后人物的皮膚一般亮度值都會大于128,但是如果這時候我們不想影響太多環境,那我們就可以優先使用色彩平衡,不過如果你希望對整個畫面的高光都渲染,那最好使用色彩平衡。
這是用可選顏色與色彩平衡在相同參數下得到的效果:
色彩平衡
可選顏色
可以明顯的發現可選顏色影響的范圍比較的小,而色彩平衡影響的范圍則非常的大,幾乎對整個片子都進行調整。
曲線其實他們的區別一是在操作上不一樣,曲線因為可以打點,所以更加的靈活,在效果上與色彩平衡幾乎一樣,沒有特別的區別,所以在選擇色彩平衡與曲線,可能更多的是使用習慣上,選擇色彩平衡與可選顏色則需要稍加考慮,特別是在中間調的片子,如果你想要對高光與陰影渲染,則還是選擇色彩平衡效果比較明顯。比如我建立一個中性灰的圖層,使用可選顏色中高光,陰影分別與色彩平衡中高光,陰影效果做對比:
我們發現使用可選顏色對中間亮度的改變微乎其微,但是色彩平衡能改變的比較大,所以要學會判斷你的片子的亮度處于哪個級別,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變成黑白看看照片的明度怎樣,是處于哪個等級的明度。
色相緯度中可選顏色與色相/飽和度的區別
可選顏色與色相飽和度中在色相調整中都有紅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洋紅六個顏色通道,但是他們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可選顏色是我們都比較熟悉的工具,這里我們就主要講解下色相飽和度工具。
簡單來說色相飽和度工具在色相的改變中力度比較大,可選顏色的力度不如色相飽和度。比如說這種讓非純色之間的大變臉,可選顏色就顯得力不從心,這時候就需要用到色相飽和度,比如說讓這個非純綠色變成洋紅色:
這種效果用色相飽和度調色就比較輕松,而用可選顏色就難以達到這種效果。但是這也算一個簡單的特效,可能后期中不是很常見,調色中常見的還是我們使用可選顏色進行調色。因為一般在調色中微調比較多,比如綠色變成青綠色,黃綠色變成青綠色,或者是減少畫面中的紅色,這時候用可選顏色就比較好,它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進行鄰近色的調整,一方面可以很輕易的讓色彩顏色加強減弱,而我們使用色相飽和度則只能是色相之間的轉換,比如剛才的綠色變成洋紅,而不能通過它的轉換變成淺綠色,或者更深綠色。這也是他們的區別。
本文主要是是通過引入一個明度色相緯度,講解了我們最為主要的幾種調色工具的使用,以及他們的區別。文章中理論知識比較多,我也盡量每一個理論都用實際的例子進行舉例說明,所以看到這里應該你會有些收獲,如果還不明白請多看幾遍。
總結:了解什么是明度色相維度,掌握曲線,色彩平衡與可選顏色的區別,掌握可選顏色與色相/飽和度在后期中的使用及區別。
更多精彩在“攝影后期思維”微信公眾號中,千萬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