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剛入門的風光攝影愛好者可能喜歡把所有顏色的亮度和飽和度都調較高。而這恰恰是會使一張圖片變得非常雜亂,顏色并不和諧,讓觀看的人不知道看哪好,缺失一個方向感和主體;又或者,在處理一張片子后期的影調和顏色時,感到困惑或者無從下手。到底這一塊區域調整亮些還是暗些,這塊區域的顏色到底偏暖調些還是冷調。我希望這篇文章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到你。
大家都知道攝影是一門光的藝術,光在攝影中的地位非常高,而光也是決定了一張片子的明暗度和顏色的重要元素之一。光的角度決定了一個景物的立體感,哪里是暗,哪里是亮。在光線沒那么刺眼的時候,暗的地方顏色自然稍微偏冷,亮的地方自然偏暖。一張片子從暗到亮,從冷到暖都有,就能為整個畫面增添立體感。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風光攝影時機都選在日出或者日落時分。
關鍵詞:明,暗,冷,暖 思路:根據想表達的感覺和主題該亮的地方亮,該暗的地方暗該冷調的地方冷,該暖調的地方暖
接下來我們看看不同顏色是怎么生成。同一種顏色可以在亮度和飽和度強弱程度影響下衍生出不同版本顏色。例如橙色里面有暗橙色和亮橙色;淡橙色和濃橙色。
在附圖1里我們可以看到顏色蛋糕切圖,從蛋糕的底部往上方向軸是亮度對顏色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到在蛋糕上面的顏色十分明亮而越往下越暗甚至完全黑色;另外從蛋糕中心點往外發散方向軸是飽和度對顏色的影響,越往中心方向顏色越淡越往外圍顏色則越濃。
(附圖1:顏色和明暗度之間的關系) 為什么要說這個呢,這是因為在風光攝影后期處理中,我們能根據我們想表達的主題去控制這些色彩和影調怎么表現。顏色在高亮度和飽和度的時候能呈現充滿生命力的感覺,而顏色在低亮度和飽和度的時候則有令人覺得昏暗,模糊的感覺。
回到剛才前面所說的思路。通常在有直射光照到的地方能容納比較高飽和度和亮度的顏色,其次是映射光的區域,而沒有光照照到或者映射到的區域則顏色較低飽和度和比較暗。
例如日落或日出時光線照耀到的云彩和太陽高光區域,這些都是能容納高亮度和飽和度的顏色。我們在處理的時候尤其得注意這一思路,每一個區域都根據光線的情況來控制顏色和明暗度,只有這樣才能使得觀看起來比較自然,不會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