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把文字圖層的不透明度改回到100%,再把“填充”選項改成50%,我們再來看看。
我們看到效果跟剛才完全一樣:文字圖層的透明度是50%;下面的背景圖像部分顯示出來,這是在沒有添加任何圖層樣式的情況下的情形,記住。
下面,我們來看看添加圖層樣式后的情況,我先關了剛才這層文字層的眼睛,
再打開文字副本層的眼睛。
這一層就是拷貝過來的文字層的副本。不過我之前已經給它添加了一些圖層混合樣式:描邊,投影,斜面和浮雕。
我們可以看到文字周圍的描邊痕跡和它后面的陰影,斜面和浮雕暫時看不出來,因為當前文字為全白色
我來點開顯示圖層效果的小三角,展開來,你看到我確實加了上述圖層樣式。
當我把加了圖層樣式的這層的“不透明度”減低到50%,這意味著,圖層上的全部,不但是文字本身,連同給它添加的那幾個樣式的透明度都降到了50%。還沒有什么大的變化。
但是,當我把“不透明度”還原到100%,再把“填充”降到50%。
現在看看不同之處就出來了。“填充”降到50%,只對文字本身起作用----只降低了文字本身的透明度【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只對文字本身進行了填充】,而圖層所具有的圖層樣式完全不受影響且完全顯示出來。盡管文字本身的不透明度是100%。
這就是“不透明度”和“填充”的區別,讓我們來小結一下:圖層的“不透明度”選項控制著圖層的全部透明度【包括圖層本身及它的圖層樣式】。
而“填充”選項只對圖層本身內容的透明度起作用,對圖層所添加的樣式沒有影響力,弄清楚了這個。今后你想降低一個圖層的透明度,而你又要保留此圖層上的其它樣式為100%的可見,你就可以把此圖層的“不透明度”保持在100%,而降低“填充”的數值以達到所需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