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他山之眼給同學們聊一點簡單易學的手機拍照技巧,文中含有大量的案例對比,高手與新手的水平對比之下高下立見,技巧也是一點就通,上手就能出效果,不多說,點贊吧。
說明:
1、本所有圖片,除特殊聲明,均使用iPhone 6拍攝。
2、所有的后期處理均是通過潑辣修圖APP。
3、文中所有圖片都是在兩個小時之內完成拍攝的,重要的是對比,不要苛求質量,謝謝。
手機攝影不同于相機攝影,其更加隨意,器材的限制也更大,沒有太多技巧性的東西,更多的是靠構圖與創意取勝。
因此:
一、少就是多
我一直認為這句話是攝影最經典的法則之一。
對于新手,明白了這句話可以迅速拍出滿意的作品。
作為老手,明白了這句話可以打通邁向高手的大門。
在最開始接觸攝影的時候,主題不夠明確是一個大問題,而通過減法可以迅速的交代清楚主題。
而對攝影有了深入了解之后,有一個主題已是基本功,而如何用最少的畫面元素構架起一個主題則是提升的門檻。
當然,“少”只是攝影的一種表達手法,這并不是說畫面只能“少”,不能“多”,實際上,能夠把畫面繁雜的元素一一加以合理安排,也是一項非常偉大的能力。
舉個例子:
看到這張場景,你會怎么拍?
如果你像上面這樣拍,那就是路人水平,隨手咔擦那種。
記住:少就是多!
這樣拍出來實在太雜亂了:
雕塑、建筑物、遠處的建筑物、地板、綠化帶……
如果是掌握了一些構圖法則的,可能就會這樣拍:
這明顯就能看出來一定的攝影水平了。
通過仰拍的視角,直接把地面的建筑物、地板等元素排除了,只保留雕塑、綠化帶、天空,同時為了活躍畫面,還加入了一個人。
但是,如果是一個更加成熟的攝影人,可能就會這么拍:
(該圖為相機拍攝)
在前面的基礎上,把綠化帶排除,只保留天空和雕塑。
變化過程是這樣的:
雕塑、天空、綠化帶、建筑物、遠處的建筑物、地板。
雕塑、天空、綠化帶。
雕塑、天空。
而畫面的變化就是圖中那樣。
化繁為簡,少就是多。
因此,你在拍照片的時候,一定要想一下:
是不是可以少一點兒,再少一點兒?
二、低一點兒
面對這樣的場景,你會怎么拍?
如果你拍成上面這樣,那只能說是中規中矩。
平穩的水平線,三分構圖,延伸線,還算合格。
但如果是一個成熟的攝影人,可能就會這么拍:
1、通過拉低相機的位置,使得水面的反射更加強烈,從而形成更加強烈的對稱效果。
2、通過裁剪,制造廣角的視覺效果。
3、電動車則是點睛之筆。
4、通過垂直翻轉,有電動車即將駛向云端的效果。
再比如,這個場景:
如果拍成上面這樣,依舊屬于中規中矩,沒有多大亮點, 但是似乎誰都能拍出來。
這時候,我們采用:
1、通過拉低相機的位置,讓水面占據更大的位置(透視關系),從而形成更加強烈的視覺沖擊。
2、制造水面波紋(為了激起波紋,我腳不停的在踏水),讓畫面形成更加的水面質感。
3、通過裁剪,制造更佳的視覺效果(16:9)。
4、通過鏡頭校正,制造夸張的視覺的效果。
5、通過減少車輛,強化畫面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