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調整后效果如上圖所示。
新建圖層,填充黑色,混合模式為濾色,右鍵將該圖層轉換為“智能對象”,再選擇濾鏡,渲染,鏡頭光暈。調整位置后如下圖所示;
這就是添加鏡頭光暈調整后的效果。
下面優化鏡頭光暈。
優化光暈:
光暈周圍有一個紅紅的圈子顯得比較假,而且夏天陽光是暖暖的,所以,選擇紅色提高青色達到去除光暈周圍紅色圈子,在白色里面加一點黃色達到暖暖的光線效果。效果如下所示:
這就是優化光暈后效果
銳化:
蓋印圖層后,濾鏡—銳化—USM銳化,數量60。【每一次做完效果都得銳化哈,一般來說,銳化是處理照片的最后一步】。銳化后,同樣還是添加蒙版,將MM擦除唄。
夏天過得好快,效果請看上圖。
先看看原圖哈,以便下面做調整。
整個過程我們幾乎都是新建調整圖層,而不是直接使用快捷如ctrl+M調出圖層。
如果你想走得更遠,就習慣這樣吧,不要去裝自己有多么熟悉軟件。
好處是:保存了每一個操作的步驟,又方便對其重新調整,而且可以提供一種思路給別人。
計算暗部選區【目的是先把影調做好,再做效果】:
原圖暗部太深,需要將暗部提亮。可以把暗部選區選出來。為了精確選擇暗部選區,我利用計算命令如上圖所示。最后得到暗部的選區
提亮暗部:
上圖得到了暗部選區,添加曲線調整圖層提亮效果如圖,此曲線只作用于選區。混合模式為濾色更進一步提亮暗部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