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談到色彩都會不寒而栗,他們不斷地抱怨道不知該如何上色,以及認為自己缺乏色感的自卑心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色彩表達能力,只是你的能量被一些不太好的習慣所束縛著。接下去的教程,我會盡量啟發你。我不會規定你必須這么做,必須那么做。
因為色彩天生就是一個“水性楊花”的家伙,它從來不會安份,也沒有絕對的規則可以束縛它。如果色彩是一種外星語言,湊巧的是我能夠聽懂一些,并會教你幾句。首先你要明白色彩的基本種類,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光源色、固有色和環境色的基本概念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些。(圖01)
(1)光源色:光源的顏色。
(2)固有色:物體本來具有的顏色。
(3)環境色:因為反光而影響到物體的顏色。
圖01
第一步
冷色和暖色的概念也是色彩的基本知識,至少知道了以后就不會對之后教程中的術語而感到一頭霧水,其實我也討厭術語,我會在那些難喝的東西里面盡量多加些“糖”。我的水彩老師曾對我們說過:畫色彩就是畫冷暖關系。
冷暖關系是色彩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把色彩的冷暖關系比喻成色溫,那么你的眼睛就是最直接的溫度計。也許有些人天生對色彩敏感,當然有些人對于色彩并不是敏感,而且有色弱或者色盲的先天不足。先天也許很重要,也許不重要。所以我奉勸那些有色弱或者是色盲的朋友,不要放棄學習繪畫!
其實凡高也是色盲,但是他畫出的東西卻是最有震撼力的。所以有時候缺陷并不是一種短處,反而是一種優勢。能夠把紅色看作綠色的人是多么天才!他會輕而易舉地把太陽畫成綠色,而把草地畫成紅色。藝術就是這樣,總是青睞于那些敢于創新的勇者。沒有絕對的色盲,只有相對的懶漢。當然對于紅綠顛倒的藝術天才來說,過馬路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第二步
補色的概念也非常重要,那些非凡的藝術家都是使用補色的高手!特別是那些印象派畫家,更是把補色的技巧發揮到了極限,補色平衡是一種非常不錯的理解色彩的技巧。補色是色環上最極端對立的色彩,像是兩個完全格格不入的冤家對頭。但是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東西,也許有人認為大紅大綠非常土氣,但是看看圣誕主題的那些設計,不是一樣美麗動人嗎?
所以世界上沒有絕對好看和絕對難看的顏色,只有搭配不好的顏色組合。通常綠色周圍的白色會帶有一定的紅色感覺,紅色周圍的白色會帶有綠色的感覺。你對比一下上圖中紅色和綠色的色塊就明白了,也許不是非常明顯,但是這種視覺上的補償和平衡確實微妙地客觀存在著。(圖02)
圖02
第三步
下圖是我用OC畫的人物,我截取了一個局部用來說明光與色彩的關系。有了光才有色彩,所以光影對于色彩的影響非常大。很多時候我們都習慣用固有色的習慣看待對象,比如紅蘋果就是紅的,樹葉就是綠的,天空就是藍的。
這種單純的思維也許很具有主觀的裝飾效果,但是作為客觀的色彩學習,還是盡量少些墨守陳規的主觀。如果按照我們固有色的思維方式,你根本難以想象MM的頭發上會有那么多的顏色,不就是褐色的頭發嗎,哪來的其他顏色?不要著急,接下來我會具體講解一下。
首先我們看H1的色彩,這是逆光產生的光斑,所以受光源色的影響更大些。因為是自然的陽光,所以H1的色彩偏向那種暖黃色。H2的部分才是真正的頭發固有色部分,可能這部分并沒有受到太多光源色和環境色的影響,所以維持了本來的面目。
H3的色彩可能你最難理解,為什么是偏藍色的?因為除了暖色的陽光以外,還有更多的散光源。同時作為陰影部分的反光,我特意強調了一下色彩偏冷的感覺,這樣形成了一種對比和補色平衡,對了,我們剛才還在說這個呢,現在看見實際運用了吧?
H4的色彩也許是光源最強烈的部位,但是我還是保留了一些色彩傾向。請注意這個詞——色彩傾向,要敢于畫色彩。
S1是MM臉部的固有色部分。S2是下巴的陰影部分,同樣,我用了一些偏綠的色彩作為對比和補色平衡。S3的色彩是臉部的反光,為了和受光部分的暖色形成對比,所以我采用了偏冷的色彩繪制了面部反光,同時又注意了色彩和素描關系的融合。(圖03)
圖03
第四步
又是一張典型的光影冷暖對比,如果只是用固有色的意識去觀察,你會想到原來單純的白色會這么豐富多彩嗎?
先看一下L標號的系列顏色,L1是最強烈的光源色,L2的處理就相對減弱了一些,用了黃色的類似色——桔色。L3的顏色有些小對比,但是我并沒有直接用藍色,而是采用了中性的綠色作為階梯過渡。L4的色彩部分最冷,而且也是素描關系上的明暗交界處。
L5和L6都屬于反光色彩,但是你發現了它們之間的區別了嗎?L6的色彩飽和度比L5更高一些,WHY?如果從傘的空間截面來看,L6的部分在前面,L5在后面,所以這個差別就是根據空間距離來的。近處的色彩飽和一些,遠處的顏色灰一些,這樣的對比處理就會產生空間感,不錯的招數吧!
S打頭的那一組顏色說明了膚色部分的補色平衡關系,用補色繪制反光和陰影部分是不錯的主意。雖然現實生活中的色彩不會這么強烈,但是在這個畫面中,這種搭配是絕對迷人的!所以色彩在比較中生存。
W打頭的那組色彩其實是作為純粹的補色平衡和冷暖對比而虛擬的,為了整體的色彩關系和色彩平衡,我有意夸大了那些色彩,但是并沒有產生不協調的噪音,因為我非常注意色彩明度的控制。(圖04)
圖04
第五步
這是一張紅色背景映襯下的人物繪畫,M1的反光處理完全是為了和背景的紅色形成對比和平衡,所以我選擇了偏綠的色彩。M2和其他的一些邊緣反光,我用了更冷的灰色,作為一種視覺上的補充和平衡。如果沒有色彩平衡這個概念,你很可能就會用一些難看而沒有色彩傾向的灰色去刻畫那些反光了。也許那些反光看起來效果不錯,但是你只是在用色彩畫素描而已,得到這樣的評價是最糟糕的。
S1是腮紅部分,為了和整體的紅色有些區別,我刻意選擇了偏冷一些的玫瑰紅,這樣的處理讓膚色更加透明光潔了。S2的色彩處理更加偏冷一些,主要是為了讓耳朵這部分相對顴骨部分更退后一些。通常暖色的感覺比較近,冷色的感覺比較遠,所以充分利用這種色彩特性結合素描關系一起來表達真實可信的三維空間效果。S3的色彩也是一種補色平衡的需要,總之善于運用補色是一件非常有用的法寶。(圖05)
圖05